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100%,是全球危害猪群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
着全球养猪业、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
自2018年8月中国首次爆发ASF疫情至2021年,高毒力基因II型、低毒力基因II型和基因I型三种不同类型的ASFV陆续被报道。这使得ASFV感染的鉴别诊断更具挑战性。截止目前,仍无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能够明确区分基因I型和II型ASFV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于ASF的有效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基于基因I型和II型ASFV编码P72蛋白B646L基因C端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和定量实时PCR(qPCR)技术开发了一种双重ARMS-qPCR方法。进一步研究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的R2值在0.992 - 0.999,线性关系良好;与PRRSV、CSFV、PRV、PCV2、PEDV、TGEV 和 PoRV 七种病原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稳定的检测含有10个拷贝数的基因I型和II型ASFV B646L基因的标准品质粒,敏感性较好;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2%,重复性良好。此外,我们用18个基因I型和18个基因II型ASFV感染样本,包括血液、口腔和直肠拭子、组织和细胞培养物对其进一步的验证,并与动物世界卫生组织(WOAH)推荐的qPCR方法进行比对。结果显示,ARMS-qPCR方法成功鉴别诊断出36个基因I型和II型ASFV感染样本,且与WOAH推荐的qPCR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因此,我们建立的ARMS-qPCR方法可用于检测和区分基因I型和基因II型
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无可用的商业化疫苗和药物,其相关研究限定于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完成,生物安全防护中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MICRO-CHEM PLUS(MCP)作为一种复合型季铵盐类消毒剂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广泛使用,而针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灭活效果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我们探究不同病毒载量、不同消毒剂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作用温度对于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病毒载量需要更高浓度的MCP才能将ASFV完全灭活,较低浓度的MCP需要延长作用时间才能达到完全灭活ASFV的效果,不同的作用温度对于MCP灭活ASFV的效果无影响。应用干雾消毒机将5%MCP进行房间喷雾消毒,当浓度达到0.06L/m3,用ASFV、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作为生物指示剂,可以达到终末消毒效果,但对于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还有部分活菌残留;当浓度为0.03L/m3时,对于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生物指示剂,也可以达到了终末消毒效果。该研究为在特定环境中合理使用 MCP 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用于操作ASFV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以及猪场非洲猪瘟感染的预防。
本研究以表达eGFP重组非洲猪瘟病毒为指示病毒,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方法,模拟浸泡和喷雾方式,在室温条件下,观察消毒剂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后是否产生可见荧光信号为标准,来判定病毒是否完全被消毒剂灭活。结果显示,模拟浸泡消毒方式,在室温条件下,碘酸混合溶液0.5%浓度,作用1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过硫酸氢钾复合粉0.25%浓度作用3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枸橼酸粉0.25%浓度作用3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二氯异氰脲酸钠粉0.12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0.2%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癸甲溴铵溶液0.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模拟喷雾消毒方式,在室温条件下,碘酸混合溶液0.5%浓度,作用1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过硫酸氢钾复合粉0.2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枸橼酸粉0.5%浓度作用3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二氯异氰脲酸钠粉0.2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0.2%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癸甲溴铵溶液0.5%浓度作用60分钟能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这些结果表明,常用市售6种消毒剂,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均能有效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应用表达eGFP重组非洲猪瘟病毒为指示病毒,快速准确评价消毒剂灭活非洲猪瘟病毒效果的方法,为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有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