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田冬季种植绿肥可通过构建微生物群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然而,不同冬种绿肥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冬闲、冬种黑麦草和冬种紫云英三种常见的华南地区冬季种植模式下稻田土壤AMF群落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与冬闲相比,冬种黑麦草和冬种紫云英能缓解土壤酸化,显著增加土壤AMF孢子密度,改善土壤AMF群落结构。在灭菌土壤中,与未接种AMF孢子的处理相比,接种冬种紫云英土壤AMF孢子后的水稻千粒重、理论产量、稻米直链淀粉和总糖含量等指标提高了6.68-53.57%;接种冬种黑麦草土壤中AMF孢子后的水稻穗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提高了15.38-22.71%,稻米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总糖含量分别为14.92、104.82和802.23 mg kg-1,比未接种AMF孢子的处理分别高出31.31、14.25和34.47%。冬种紫云英土壤中的AMF优势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更积极的作用。而冬种黑麦草土壤中的AMF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更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研究结果揭示了冬种绿肥土壤AMF群落对水稻生产的关键作用,为促进南方冬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