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是世界玉米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引起该病害的真菌为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为异宗配合真菌,其无性态为玉米大斑凸脐孺孢(Exserohilum turcicum)。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后形成高度特化的侵染结构—黑化的附着胞。附着胞通过产生高膨压来穿透植物表皮,其中甘油是产生膨压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分析了附着胞侵染玉米叶片的位置,发现大多数萌发的分生孢子通过直接穿透表皮细胞进入叶片内部,无论是通过表皮细胞还是气孔侵染玉米叶片,附着胞都是侵染所必需的。为了进一步确定影响附着胞发育的关键因素,我们分析了黑色素抑制剂(三环唑,TCZ)、DNA复制抑制剂(羟基脲,HU)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等对附着胞膨压和甘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和抑制剂处理下,附着胞膨压和甘油浓度在附着胞成熟阶段均达到最高水平,三种抑制剂在附着胞成熟阶段对附着胞膨压的影响最大,糖原和脂质体是产生甘油的主要物质。研究发现,在附着胞的发育过程中,抑制剂会影响糖原和脂质体在分生孢子、芽管和附着胞中的分布。黑色素、DNA复制和自噬通过调节甘油积累和代谢影响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的发育,该研究可为附着胞膨压和甘油含量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