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中国农业科学2013 Vol.46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稻类钙调磷酸酶亚基B蛋白质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
    贾霖, 刘雨萌, 范伟, 关明俐, 贾盟, 窦世娟, 魏健, 彭业博, 刘丽娟, 李莉云, 刘国振
    2013, 46 (1): 1-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1
    摘要652)      PDF (916KB)(850)    收藏
    【目的】了解水稻CBL蛋白质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而探讨水稻耐逆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基于抗体的蛋白质组学策略,以超级杂交稻父本9311为材料,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调查了CBL家族主要成员在冷、热、旱、淹和盐胁迫等5种逆境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发现CBL1、CBL5和CBL6在冷胁迫中表达下调,CBL1和CBL2在热胁迫中表达下调,CBL1和CBL5在旱胁迫中表现下调,而CBL6、CBL8和CBL10在旱胁迫中表现上调,CBL1、CBL5、CBL6、CBL8和CBL10在淹涝胁迫中表达上调,而CBL2表现下调。【结论】鉴定了水稻在重要逆境胁迫下发生丰度变化的6个CBL蛋白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 大麦BAC文库三维混合池的构建与HvGW2筛选
    郭刚刚, 董国清, 周进, 达瓦顿珠, 袁兴淼, 张京
    2013, 46 (1): 9-1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2
    摘要830)      PDF (1026KB)(911)    收藏
    【目的】从大麦BAC文库中快速筛选包含目的基因HvGW2的阳性BAC克隆。【方法】构建BAC文库三维混合池,设计2对HvGW2特异性引物,进行BAC文库筛选,对含有目的基因HvGW2的阳性BAC克隆进行测序,获得编码大麦GW2蛋白的基因组DNA序列,并与禾本科中的GW2进行同源进化分析。【结果】构建了大麦BAC文库的三维混合池160个,文库空载率为0.18%;筛选到含HvGW2的阳性BAC克隆3个,其中,BAC克隆196M02包含完整编码该基因的序列;HvGW2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具有与其它植物GW2相似的结构特征和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同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大麦与小麦的GW2蛋白同源性最高;序列分析发现,HvGW2第6内含子上包含2个不同类型的反转录转座子插入,从而使大麦比其它作物的GW2长度增加11.5 kb以上。【结论】通过构建三维混合池快速筛选包含目的基因的单个阳性BAC克隆,建立了大麦目标基因克隆的辅助平台;HvGW2基因组中位于内含子区的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导致基因长度增加,可能是影响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关键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 基于导数光谱的小麦冠层叶片含水量反演
    梁亮, 张连蓬, 林卉, 李春梅, 杨敏华
    2013, 46 (1): 18-2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3
    摘要743)      PDF (830KB)(885)    收藏
    【目的】以高光谱技术实现小麦含水量信息的快速、无损与准确获取,为小麦灌溉的精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水氮胁迫试验条件下小麦主要生长期的导数光谱构建了16种新指数,将其与NDII、WBI以及NDWI等常用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小麦叶片含水量反演最佳光谱指数,并利用其建立反演模型进行小麦含水量的遥感填图。【结果】在各指数中,FD730-955对小麦冠层叶片含水量的估测结果最佳,其估测模型(对数形式)校正决定系数(C-R2)与检验决定系数(V-R2)分别达0.749与0.742,优于NDII等常用指数;FD730-955所建模型对32个未知样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似度较高,其回归拟合模型R2达0.763,RMSE仅为0.024,取得了良好预测结果,且对叶片含水量以及LAI值较高与较低的样本均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有效避免样本取值范围以及冠层郁闭度等因素对含水量估测的影响;反演模型对OMIS影像的填图结果与地面实测值拟合模型R2达0.647,RMSE仅为0.027,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结论】导数光谱可实现小麦冠层叶片含水量信息的准确估测,其中FD730-955系反演的优选指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
    4. 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陆大雷, 孙旭利, 王鑫, 闫发宝, 陆卫平
    2013, 46 (1): 30-3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4
    摘要500)      PDF (568KB)(813)    收藏
    【目的】明确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75%和60%,分别代表水分过量、正常和亏缺)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中,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水分亏缺使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表明,热焓值和终值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在水分亏缺时较高,且水分过量或亏缺均导致样品回生值增加。苏玉糯5号籽粒淀粉平均粒径和直径>17 μm淀粉粒比例在土壤水分正常时较低,而渝糯7号恰好相反。最大吸收波长在水分正常时最低,水分亏缺时最高。碘结合力和结晶度苏玉糯5号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渝糯7号在土壤水分亏缺时碘结合力较高而结晶度较低。【结论】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水分亏缺时较低的结晶度和较高的碘结合力导致糯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回生值较高。水分正常时,籽粒加工品质较优(高峰值黏度与崩解值,低回生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5. 烟草地上部植株三维重构与可视化
    王芸芸, 温维亮, 郭新宇, 赵国辉, 陆声链, 肖伯祥
    2013, 46 (1): 37-4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5
    摘要589)      PDF (758KB)(726)    收藏
    【目的】实现烟草的数字化与可视化。【方法】本文采用模板技术对烟草植株进行三维重构,首先通过三维数字化仪对烟草器官进行测量和形态特征提取,然后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分别建立了烟草叶片、花朵、果实和茎节等器官的参数化几何模型,保存为模板文件,最后调用相应的模板文件,结合图形变换方法拼接成完整植株几何模型。【结果】利用本文方法可方便构造烟草各主要时期的三维模型。【结论】所建立的烟草植株几何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感,为其三维形态交互设计和可视化模拟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6. NSvc4和CP蛋白与水稻条纹病毒的致病相关
    袁正杰, 贾东升, 吴祖建, 魏太云, 谢联辉
    2013, 46 (1): 45-5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6
    摘要789)      PDF (819KB)(714)    收藏
    【目的】以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编码的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功能鉴定为切入点,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在本氏烟中对RSV编码的6个蛋白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鉴定NSvc4蛋白与其余5个蛋白间的互作关系,并用酵母双杂交体系(Yeast two-hybrid,YTH)对NSvc4与CP蛋白间的互作再次验证。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系统在本氏烟叶片研究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验证致病性鉴定结果。【结果】RSV NSvc4蛋白能与CP蛋白互作,且蛋白复合体在本氏烟细胞中能够定位到叶绿体。致病性鉴定显示,PVX-RSV-NSvc4侵染的本氏烟表现为花叶症状;PVX-RSV-CP能够在侵染叶上诱导花叶症状,但是系统叶却恢复健康;PVX-RSV-NSvc4与PVX-RSV-CP共侵染的本氏烟和PVX-RSV-NSvc4CP侵染的本氏烟的侵染叶、系统叶均表现出了严重病症。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VX载体在各侵染本氏烟中的累积量均较低,而RSV CP和NSvc4基因的表达量与本氏烟的发病症状紧密相关。【结论】NSvc4和CP蛋白均有致病性。CP蛋白的致病力不能持久,但是与NSvc4蛋白互作后具有持久致病力,表明二者协同在RSV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7. 低温和高温对仓储绿豆象的防治效果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2013, 46 (1): 54-5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7
    摘要787)      PDF (458KB)(984)    收藏
    【目的】确定绿豆象最耐受低温或高温的发育阶段,得到不同温度下完全防控该虫所需时间,为防治仓储绿豆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5和40℃下,分别对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进行处理,确定最耐受低温或者高温的虫态。在此基础上,对低温(-5、-10、-20℃)以及高温(40、45、50℃)下最耐受虫态做进一步的生物测定,从而得到完全防控绿豆象的时间。【结果】绿豆象幼虫和蛹耐寒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5℃的LT50分别是12.57、24.93、30.54和15.76 h。绿豆象蛹耐热能力较强,卵、幼虫、蛹和成虫在40℃时的LT50分别是4.29、17.76、22.33和14.50 h。绿豆象的蛹在低温-5、-10和-20℃下的LT50 分别是30.54、6.50和0.96 h,LT99分别是189.70、33.81和2.90 h。在高温40、45和50℃下的LT50 分别是22.33、3.64和0.85 h,LT99分别是169.43、17.77和3.71 h。【结论】绿豆象各虫态耐低温和耐高温的能力均为蛹较强,据此得到处于不同温度下完全控制绿豆象危害所需时间。因此,利用低温或高温防控仓储绿豆象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8. 光敏蛋白脂质体的制备与生物活性
    殷素侠, 廖美德, 徐汉虹
    2013, 46 (1): 60-6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8
    摘要616)      PDF (556KB)(581)    收藏
    【目的】获得KillerRed蛋白(KRP)脂质体的制备配方,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为优化该蛋白的使用性能提供依据。【方法】用逆相蒸发法制备KRP脂质体,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泄漏率以及生物活性。【结果】按优化配方制得的脂质体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520.9 nm、Zeta电位为-83.78 mV、包封率为77.05%;不同时段脂质体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3.0499x+0.0368(r=0.9771)、y=2.6003x+1.1592(r=0.9600)和y=2.7702x+1.2624(r=0.9765),LC50值分别为42.40、30.00和22.35 μg•mL-1;脂质体透过家蚕和斜纹夜蛾表皮的效果均优于KRP,48 h后通过家蚕和斜纹夜蛾表皮的累积渗透量达24.67和20.83 μg•mm-2,分别是同时间段KRP的3.10和2.35倍。【结论】以该配方制得的KRP脂质体生物活性明显高于KRP,经皮渗透效果也优于KRP。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9.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地细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
    曾希柏, 王亚男, 王玉忠, 林志灵, 李莲芳, 白玲玉, 苏世鸣, 沈灵凤
    2013, 46 (1): 69-7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09
    摘要583)      PDF (660KB)(1602)    收藏
    【目的】研究设施菜地不同施肥处理下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 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施肥(CK)、1/2量氮磷钾化肥+1/2量有机肥(1/2 MNPK)、氮磷钾化肥+有机肥(MNPK)、有机肥(M)、氮磷钾化肥(NPK)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147个阳性质粒测序结果显示设施菜地土壤中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蓝藻门、硝化螺旋菌门及浮霉菌门10个门。其中变形细菌(26.53%)、拟杆菌(14.97%)和放线细菌(10.88%)是优势菌,共52.38%。Shannon-Wiener、Simpson’s diversity、Margalef指数均是在1/2 MNPK 处理下0—20 cm表层土壤中达到最高,分别为3.14、0.945、4.31,Evenness指数则以NPK处理0—20 cm土层最高,为0.941。不同施肥处理细菌的主要类群种类及丰度明显不同。RDA分析显示pH(P=0.002)和有机质含量(P=0.006)是造成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定量PCR结果显示1/2 MNPK 处理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丰度最高达5.26×109和4.96×109拷贝数/g,比CK处理增加90.8%和197.5%。【结论】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中细菌的优势种群明显不同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适量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1/2 MNPK)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丰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10. 植物油包膜控释尿素在香蕉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释放特性
    宋媛媛, 曹明, 樊小林
    2013, 46 (1): 80-8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0
    摘要811)      PDF (697KB)(871)    收藏
    【目的】探讨香蕉4个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的植物油包膜控释尿素(PCU)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征曲线和静水培养中特征曲线的差异,为应用静水溶出率法简单而准确地预测香蕉生长期PCU在土壤中的供肥速度和数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土壤培养法测定PCU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及肥效期,以静水培养为对照,研究香蕉4个生育时期内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结果】除攻蕾期外,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幼果期土壤中PCU的养分释放曲线不同于静水的,均由静水的“S”型变为“抛物线”型,且前42 d供肥量大,而攻蕾期的供肥量较小,后期则相反;同一PCU的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28 d累积释放率于各生育时期土壤中的测定值均大于静水的测定结果。其中,初期溶出率大小依次为旺盛生长期>幼果期≥大田苗期>攻蕾期;微分溶出率表现为大田苗期>幼果期>攻蕾期=旺盛生长期;28 d累积释放率则为幼果期>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攻蕾期;与静水法测定结果相比,大田苗期和旺盛生长期土壤中PCU的肥效期分别延长了18 d和35 d,而攻蕾期和幼果期的分别缩短了10 d和30 d。【结论】同种控释尿素,施用于香蕉不同的生育时期,相同时间内的供肥速度、供肥量不等。较静水培养法测定结果,分别在大田苗期、旺盛生长期、幼果期施用的PCU前期的供肥量大,而后期的供肥量较小;在攻蕾期施用的PCU前期供肥量小,后期的供肥量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11. 华北生态群普通杏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章秋平, 刘冬成, 刘威生, 刘硕, 张爱民, 刘宁, 张玉萍
    2013, 46 (1): 89-9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1
    摘要628)      PDF (739KB)(640)    收藏
    【目的】研究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在不同地理来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特异性和群体结构差异。【方法】应用21对SSR引物对67份华北生态群普通杏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1个SSR位点在67份华北生态群的普通杏材料中共检测出301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8—24个,平均为14.33个。每个位点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变异范围为0.65—2.67,平均为1.934。通过不同地理来源间比较,发现来自西北黄土高原区域的杏种质多样性丰富,拥有较多的等位变异。不同地理群间存在较多的互补等位变异;各地理群体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变异。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2.2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将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划分为7个组群,且不同地理来源的材料均被划分到3个或以上的聚类群体。当K=4时,除仁用杏外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可以划分为西南亚群、华北平原亚群和东部丘陵亚群(包括山东丘陵地和辽南丘陵地的普通杏)3个亚群,与传统生态亚群划分相似。【结论】华北生态群普通杏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来自于西北地区的普通杏多样性最为丰富,有较多的变异类型。仁用杏种质遗传基础狭窄,但具有较多的特有等位变异和独特的血缘关系。华北生态群普通杏可以划分为3个亚群,但地理来源相同的种质不一定属于同一类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12. 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养分、 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吴玉森, 张艳敏, 冀晓昊, 张芮, 刘大亮, 张宗营, 李文燕, 陈学森
    2013, 46 (1): 99-10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2
    摘要837)      PDF (713KB)(964)    收藏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 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cm表土层,自然生草2年的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自然生草7年的土壤硝态N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在20—40 cm亚表层,生草2—7年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自然生草7年梨园的0—20 cm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79 mg•g-1和1.25 mg•g-1,分别是对照的3.8倍和1.5倍,而二者在20—40 cm亚表层无显著差异;自然生草4年及7年的果实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总量、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明显高于生草2年的各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表土层,土壤5种酶活性与N、P、K、Mg及Zn大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在20—40 cm亚表层,除过氧化氢酶外, 其它4种酶活性与所有养分间的相关性大都不显著。【结论】自然生草对降低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明显作用;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参试梨园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并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0)
    13. 不同水稻品种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对加工米粉丝品质的影响
    王永辉, 张业辉, 张名位, 魏振承, 唐小俊, 张瑞芬, 邓媛元, 张雁
    2013, 46 (1): 109-12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3
    摘要998)      PDF (644KB)(1578)    收藏
    【目的】分析米粉丝加工中不同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对米粉丝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适合米粉丝加工用大米原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直链淀粉含量介于16.45%—29.64%的14个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分析评价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通过相关分析建立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与加工米粉丝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显著提高,但当其含量超过26.14%后,米粉丝的加工效果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米粉丝的劲道感、爽滑感、不粘牙、光泽以及综合感官品质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米粉丝的复水时间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其膨胀率、断条率以及损失率则与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米粉丝的硬度、咀嚼性、剪切力、拉伸长度、断裂力和破断功等质构特性指标与大米原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一步成型法制作米粉丝时,米粉丝的加工效果、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及质构特性与水稻品种大米原料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介于22.11%—25.45%的籼稻米原料加工的米粉丝具有较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1)
    14.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对面条感官质量的影响
    张影全, 魏益民, 张波, 张晓科, 董凯娜, 刘锐
    2013, 46 (1): 121-12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4
    摘要572)      PDF (616KB)(564)    收藏
    【目的】明确HMW-GS及其组合对面条感官质量特性的影响,筛选适于制作优质面条的HMW-GS及其组合。【方法】以大田种植的80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实验室制作干白面条。采用标度感官评价方法,利用经过培训和测试的感官评价员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对煮制后的面条进行感官质量评价。通过组间方差分析,研究Glu-A1、Glu-B1、Glu-D1位点内单个亚基及其亚基组合对面条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Glu-A1、Glu-B1、Glu-D1位点分别对光滑性、弹性和感官评价总分、硬度和黏性有显著影响(P<0.1),Glu-A1、Glu-B1、Glu-D1位点内单个亚基对面条感官质量的影响大小为Null>1、7+8>7+9>14+15、4+12>5+10≥2+12。不同亚基组合的面条感官质量特性(色泽、硬度、弹性、光滑性)以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1)。亚基组合为Null/7+8/2+12、1/7+8/4+12、1/7+8/5+10的小麦品种制作面条的感官质量得分较高,且在部分感官质量特性方面表现突出。【结论】不同位点HMW-GS对面条感官质量有显著影响。Glu-B1位点上的7+8亚基为影响面条感官质量特性的主要亚基类型。亚基组合为Null/7+8/2+12、1/7+8/4+12和1/7+8/5+10的小麦品种制作的面条感官评分较好,为面条小麦品种选育的推荐亚基组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秦川牛花纹肉剪切力值与胶原蛋白吡啶交联 和热溶解性的关系
    卢桂松, 王复龙, 朱易, 万可慧, 彭增起
    2013, 46 (1): 130-13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5
    摘要543)      PDF (514KB)(668)    收藏
    【目的】通过对花纹肉剪切力值与胶原蛋白吡啶交联含量的对比研究,发掘脂肪沉积改善牛肉嫩度的内在原因。【方法】以秦川公牛花纹肉为试验材料,研究相同年龄不同花纹等级、相同花纹等级不同年龄的牛肉样品剪切力值、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以及吡啶交联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对花纹等级相同(B级)的西冷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羟赖氨酰吡啶嗡(HP)交联逐渐增加,赖氨酰吡啶嗡(LP)交联先增加后减少,胶原蛋白热溶解性下降,牛肉剪切力值增加;对相同年龄的西冷来说(4对永久齿),随着花纹等级的提高,HP交联含量逐渐减少,胶原蛋白热溶解性升高,牛肉剪切力值下降。【结论】脂肪沉积过程中,胶原蛋白中HP交联受抑,胶原蛋白未能形成丰富的成熟交联,加热时更容易形成明胶,使牛肉剪切力值下降,嫩度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16. 牛fabp3和fabp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及在小鼠成肌细胞中的表达
    王杰, 奥旭东, 李文斌, 白海栋, 岳永莉, 于海泉
    2013, 46 (1): 136-14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6
    摘要594)      PDF (752KB)(572)    收藏
    【目的】分别构建牛fabp3和fabp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载体转染小鼠成肌细胞后基因的表达以及对内源fabp3和fabp4基因表达的影响,检测肉质性状形成相关基因在转基因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内源功能基因的影响。【方法】 以pDsRED质粒为骨架载体,分别将人肌红蛋白启动子与目的基因相连、CMV启动子与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相连构建肌肉特异性表达fabp3基因的载体pDsHF3和表达fabp4基因的载体pDsHF4;用脂质体瞬时转染小鼠成肌细胞,72 h后用2%孕马血清诱导成肌细胞向肌管的分化;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成肌细胞中外源牛fabp3和fabp4基因和内源小鼠fabp3和fabp4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成肌细胞分别转染pDsHF3和pDsHF4表达载体,24 h后外源牛fabp3和fabp4基因均获得高水平的表达,48 h后有所回落;而内源小鼠fabp3和fabp4基因在成肌细胞和诱导分化的肌管细胞中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成肌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牛fabp3或fabp4基因的转入能够影响小鼠成肌细胞及肌管中内源fabp3和fabp4基因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7. 应用Solexa测序技术挖掘山羊卵巢组织microRNA
    张晓东, 凌英会, 张运海, 李运生, 刘亚, 曹鸿国, 张子军, 殷宗俊, 丁建平, 章孝荣
    2013, 46 (1): 146-15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7
    摘要641)      PDF (494KB)(1046)    收藏
    【目的】旨在构建、分析山羊卵巢组织miRNA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特定miRNA与山羊卵泡发育及性激素分泌等相关生殖活动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首先从山羊卵巢组织总RNA中分离小片段RNA,然后进行Solex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利用q-PCR技术验证miRNA在山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共鉴定出508个山羊卵巢组织表达的miRNA和19个对应的miRNA*,这些miRNA在哺乳动物(绵羊、牛、猪、马、狗)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q-PCR验证了8个miRNA在山羊卵巢组织中的表情况,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山羊卵巢组织miRNA表达文库,山羊卵巢组织miRNA表达丰富且其表达量各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18. 中华蜜蜂普通气味结合蛋白ASP2的气味结合功能模式分析
    李红亮, 张林雅, 庄树林, 倪翠侠, 韩宝瑜, 商晗武
    2013, 46 (1): 154-16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8
    摘要585)      PDF (827KB)(945)    收藏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体外重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AcerASP2与不同气味信息的结合功能和模式。【方法】通过诱导条件的优化和纯化,在获得的重组AcerASP2蛋白基础上,研究竞争性荧光探针1-NPN及不同结构气味信息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解析蛋白与气味信息的结合模式和机理。【结果】通过条件摸索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重组中蜂ASP2蛋白,荧光光谱分析1-NPN与AcerASP2的解离常数K1-NPN为7.38 μmol•L-1,结合位点数n为1.0321。在7种气味信息中,4-烯丙基藜芦醚亲和力最强,其IC50和解离常数KD分别达到7.09和3.46 μmol•L-1。分子对接显示AcerASP2具有1个呈狭长的口袋状的疏水性结合内腔,4-烯丙基藜芦醚绝大部分位于该预测疏水性内腔中,且与Lys74产生2个氢键。【结论】中华蜜蜂AcerASP2由于特殊的空间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气味信息结合能力,且易通过与疏水内腔中的赖氨酸残基产生氢键而促进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19. 荧光定量PCR作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价检验 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陈锴, 姚华伟, 王长江, 徐璐, 范学政, 赵启祖, 邹兴启, 朱元源, 赵燕, 杨光友, 王琴
    2013, 46 (1): 162-16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19
    摘要746)      PDF (609KB)(636)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效力检验提供一替代方法。【方法】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基因组3′非编码区设计一对针对猪瘟兔化弱毒株的特异性引物和一条MGB探针,并进行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以及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符合性试验。将此方法用于部分批次疫苗厂疫苗半成品的定量检验,与兔热反应进行比较,寻求两方法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结果证实,CT值与模板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8,扩增效率为101.14%;该方法仅扩增HCLV,不扩增HCLV以外的其它病原,显示良好的特异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检测模板中4.35个cDNA拷贝量,比CSFV-RT-nPCR高1个数量级。将此方法应用于4个厂家17个批次的34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力检验,两只兔子均无热反应(不合格)样品共11份,FQ-PCR CT值为21.15—27.30;两只兔子一只呈现定型热,一只无热反应的样品12份,CT值为17.47—23.70;两只兔子都呈现定型热或者一只呈现定型热一只呈现轻热反应(合格品)样品共11份,CT值为17.10—20.8。【结论】建立的HCLV-FQ-PCR方法能特异性的检测疫苗核酸含量,与家兔热反应测定结果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猪瘟疫苗半成品中HCLV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20. 转录靶向猪Jiv基因shRNA细胞株的建立 及抗猪瘟病毒转基因猪的构建
    郭抗抗, 雷安民, 宁蓬勃, 程敏, 何雷, 刘伟, 谭学超, 徐磊, 曹伟伟, 张彦明
    2013, 46 (1): 170-178.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20
    摘要558)      PDF (782KB)(612)    收藏
    【目的】构建转入靶向猪Jiv基因shRNA干扰片段的阳性细胞株,通过比较各细胞株对猪瘟病毒增殖的干扰效果,筛选对猪瘟病毒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细胞株,为抗猪瘟转基因猪的构建提供材料。【方法】研究设计了靶向猪Jiv基因的4个shRNA干扰片段,并构建插入干扰片段的慢病毒(P1、P2、P3、P4)。将慢病毒分别转染PK-15细胞,阳性细胞接种猪瘟病毒后72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猪瘟病毒RNA的量,以比较4种干扰细胞株对猪瘟病毒增殖的干扰效果。将对猪瘟病毒增殖有较好干扰效果的P2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获得稳定表达靶向猪Jiv基因shRNA干扰片段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株,作为抗猪瘟病毒转基因猪构建的供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成熟的去核猪卵母细胞中,获得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猪输卵管中进行转基因猪构建,对获得的转基因猪进行外源基因的鉴定。【结果】获得了4株转入靶向猪Jiv基因shRNA干扰片段的PK-15细胞株,其中转入P2干扰载体的细胞株对猪瘟病毒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转入P2干扰载体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株为核供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获得经鉴定为外源基因插入阳性的转基因猪。【结论】细胞Jiv基因的表达对猪瘟病毒的增殖有一定的影响,筛选获得的一个干扰细胞株对猪瘟病毒的增殖有明显的干扰效果;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一头转入靶向猪Jiv基因shRNA干扰片段(P2)的转基因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1. 嵌合猪瘟病毒基因Ⅱ型E2抗原区的重组C株病毒 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童超, 陈宁, 廖迅, 袁雪梅, 李肖梁, 方维焕
    2013, 46 (1): 179-18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21
    摘要533)      PDF (589KB)(751)    收藏
    【目的】目前使用的基因Ⅰ型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是公认的安全、有效疫苗,但近年来基因Ⅱ群的猪瘟流行毒株比例增高,因此对猪瘟(CSF)的有效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适应CSFV基因Ⅱ型的新型C株疫苗,为标记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在构建的C株感染性克隆基础上,拯救嵌合CSFV基因Ⅱ型HZ1-08毒株E2抗原区的重组C株病毒RecCHZE2,并分析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接种家兔后出现典型的定型热,兔脾脏肿大;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接种猪只后没有发热和明显的白细胞减少,在接种后第12天检测到一过性的病毒血症;对接种猪血清检测结果表明,针对2型毒株的相应抗体在接种后的20 d达到高峰;接种猪血清针对C株和HZ1-08毒株的中和抗体效价相当,但C株免疫猪血清对流行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降低。【结论】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不仅保留C株病毒弱毒的特性,且可提高针对Ⅱ型流行毒株的抗体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2. 猪瘟病毒石门重组标记毒株的构建与拯救
    朱元源, 韩焘, 邹兴启, 范学政, 徐璐, 王琴, 赵启祖
    2013, 46 (1): 187-19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22
    摘要521)      PDF (605KB)(585)    收藏
    【目的】中国控制猪瘟主要采用疫苗免疫,现有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不能从血清学上区分疫苗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猪瘟标记疫苗的研制与配套检测技术的开发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利用猪瘟病毒低温诱变弱毒T株感染性克隆,将其全长结构蛋白基因替换为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全长结构蛋白基因,得到猪瘟石门重组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pSMT;随后在pSMT E1蛋白的C端插入Flag抗原基因作为鉴别标记,构建猪瘟石门重组标记病毒的感染性克隆pSMT-Flag。经电转染法拯救出两株重组病毒vSMT和vSMT-Flag,通过SK6细胞进行病毒传代以获得重组病毒。【结果】多组酶切鉴定表明两株重组质粒成功构建,PCR扩增及测序、免疫过氧化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表明重组病毒已成功拯救且能成功传代。【结论】该标记病毒能够与Flag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且不影响E2蛋白中和表位与猪瘟单抗的结合,因此该毒株为研制CSFV新型标记疫苗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3. 一个亚洲棉MYB家族新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杨召恩, 杨作仁, 刘坤, 刘传亮, 张朝军, 李付广
    2013, 46 (1): 195-20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23
    摘要566)      PDF (1145KB)(768)    收藏
    【目的】克隆亚洲棉MYB家族的一个新基因(GaMYB2),研究其表达模式,分析其预期编码蛋白。【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亚洲棉MYB2的cDNA序列全长;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及预期编码蛋白的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从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中克隆了MYB家族的一个新基因MYB2,该基因全长1 117 bp,ORF全长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含有MYB保守域,氨基酸的BALSTP分析表明GaMYB2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水稻(BAA23338.1)、小麦(AAT37168.1)等的序列有40.50%到68.20%的相似性。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在细胞核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根和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响应17%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上调表达。【结论】GaMYB2是亚洲棉MYB家族的一个新基因,并认为该基因可能在棉花调控干旱胁迫的生理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24. 油菜BnICE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腾国, 常燕, 王娟, 王宁, 王圆圆, 陈琼琼, 孙万仓
    2013, 46 (1): 205-21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24
    摘要603)      PDF (982KB)(1051)    收藏
    【目的】从超强抗寒油菜品种陇油6号中克隆抗寒转录因子BnICE1,并对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研究BnICE1在低温胁迫下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BnICE1对油菜耐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RACE技术获得油菜BnICE1全长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BnICE1低温及不同组织表达量。【结果】cDNA片段全长1 737 bp,包含1 500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49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53.2 kD,等电点5.0。序列比对表明,该蛋白C端含有一个典型的bHLH结构域,与其它植物的ICE1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命名为BnICE1(GenBank登录号为JF268687)。进化树分析表明,BnlCE1同羊草和白菜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油菜茎、叶和下胚轴均有表达,下胚轴中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的表达受低温胁迫诱导。【结论】从油菜中克隆了抗寒基因BnICE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其在油菜适应低温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25. 基于高斯函数的水稻叶曲线动态模拟
    张永会, 汤亮, 刘小军, 刘蕾蕾, 曹卫星, 朱艳
    2013, 46 (1): 215-22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1.025
    摘要632)      PDF (700KB)(699)    收藏
    【目的】以高斯函数为基础构建空间曲线模型,模拟研究水稻叶曲线空间变化特征。【方法】基于不同年份与施氮水平的水稻桶栽试验,定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FastScan获取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空间坐标数据,并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AH)随生长度日(GDD)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符合S型曲线;从第1叶到第7叶,AH的最大值随叶位增加而增加,随后随叶位增加而减小;鞘叶夹角∠BFC与AH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本文利用Logistic方程分别描述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主茎各叶位叶曲线对应的AH以及叶曲线模型参数Sm随生长度日GDD的变化;使用分段函数描述了AH最大值随叶位的变化;将适宜施氮条件下水稻主茎第7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作为品种参数量化品种对叶曲线的影响,引入氮素影响因子量化不同氮素水平对叶片披垂度的影响。利用独立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后显示,不同施氮水平下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实测点到模拟曲线的改进Hausdorff距离(LTS-HD)的均值在分蘖中期和拔节期分别低于0.88 cm和1.18 cm。【结论】模型对水稻主茎叶曲线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叶片及植株的可视化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26. 超级稻宜优673遗传构成与籼粳属性分析
    黄庭旭, 朱玉君, 樊叶杨, 游晴如, 周鹏, 杨东, 谢华安, 庄杰云
    2013, 46 (10): 1965-197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1
    摘要614)      PDF (698KB)(796)    收藏
    【目的】研究超级稻宜优673的遗传构成和籼粳属性,为其所携带有利基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并为在水稻育种中确定合适的籼粳配比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这同一个衍生系统中不同辈序的骨干材料,以及以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宜优673及相应母本宜香A,应用13个重要基因的17个标记和15个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其等位基因变化。【结果】受测材料在8个基因区间呈现差异,包括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基因2个、米质关键基因2个、抗稻瘟病基因4个。其中,在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具有关键作用的Wx上,明恢63中的优质等位基因经明恢86传递到福恢673;在对稻米糊化温度具有关键作用的ALK及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Pib和Pita上,宜优673的父本福恢673和母本宜香A呈现出良好的互补性。在籼粳属性上,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均为中间偏籼型,其中,明恢86和福恢673的粳型成分均为40.0%,高于明恢63的33.3%。【结论】来源于明恢63和其它亲本的有利等位基因在福恢673中聚合,并进一步在宜优673中与宜香A有利等位基因形成互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7. 应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
    刘倩, 戴志刚, 陈基权, 温岚, 龚友才, 粟建光
    2013, 46 (10): 1974-198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2
    摘要603)      PDF (729KB)(707)    收藏
    【目的】以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27份红麻栽培种、野生种和近缘种为材料,利用SRAP标记构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方法】利用SRAP标记对127份红麻种质进行遗传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构建分子身份证。【结果】40对引物组合在127份红麻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383条DNA片段,其中,375条为多态性片段,总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7.9%。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70时,127份红麻种质资源被划分为4个类群。用SRAP特征谱带和多种引物组合2种方法可有效区分所有材料,并构建出127份红麻种质资源特异性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结论】基于15对SRAP核心引物组合的36条谱带构建了一套127份红麻种质资源唯一性的分子身份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28. 小麦代换系耐低磷生理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郑金凤, 米少艳, 婧姣姣, 白志英, 李存东
    2013, 46 (10): 1984-199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3
    摘要564)      PDF (623KB)(809)    收藏
    【目的】通过对不同磷处理下小麦代换系多项生理指标研究,筛选和鉴定耐低磷基因型。【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 6x 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低磷系数作为耐低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耐低磷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将14个单项生理指标转换成为7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基因型划分为3类:父本Synthetic 6x与2A代换系耐低磷特性较强,母本中国春与4A、7A、2B、1D、3D代换系耐低磷特性较弱,其余15个代换系(1A、3A、5A、6A、1B、3B、4B、5B、6B、7B、2D、4D、5D、6D、7D)耐低磷特性中等。【结论】Synthetic 6x 的2A染色体上具有耐低磷胁迫特性的有关基因,在小麦耐低磷育种中可以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
    29. 套作糯玉米对连作菜田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洁莹, 宁堂原, 冯宇鹏, 张学鹏, 孙涛, 李增嘉
    2013, 46 (10): 1994-200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4
    摘要612)      PDF (608KB)(639)    收藏
    【目的】分析套作糯玉米及其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下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和蔬菜产量的差异,明确套作模式及秸秆还田避免发生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以西兰花、青刀豆和糯玉米为研究材料,设置青刀豆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还田-西兰花、青刀豆套作糯玉米且糯玉米秸秆不还田-西兰花、青刀豆-西兰花,共3个处理,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收获期各类作物产量。【结果】2010年、2011年的秋季西兰花产量表现为套作还田处理>套作不还田处理>连作处理。套作处理及玉米秸秆还田处理通过合理协调利用养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蔬菜套作种植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浓度,提高了无机氮利用效率;套作处理和套作还田处理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蔬菜连作种植由于根系分泌物的刺激使土壤多酚氧化酶升高,同时土壤自毒物质的积累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降低了土壤中的毒性。【结论】套作及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有机质含量及脲酶活性,提高作物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使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维持在适宜的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30. 多叶苜蓿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武自念, 魏臻武, 郑曦
    2013, 46 (10): 2004-201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5
    摘要579)      PDF (780KB)(559)    收藏
    【目的】建立多叶苜蓿高效花药培养体系,获得再生植株,为苜蓿倍性、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淮阴苜蓿与多叶苜蓿品种飞马(Grandeur)杂交F1的花药为外植体,使用NB+2,4-D(0.5 mg•L-1)+NAA(0.3 mg•L-1)+6-BA(0.5 mg•L-1)+KT(3.0 mg•L-1)研究苜蓿现蕾后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利用正交设计L16(45)筛选适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并用1/2B5和1/2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适宜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苜蓿现蕾后15—28 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最高为82.79%。适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组合为BⅠ+ CH(200 mg•L-1)+2-IP(0.5 mg•L-1)+ NAA(0.2 mg•L-1)+ KT(1.0 mg•L-1),分化率可达54.05%。不定芽在1/2 B5+NAA(0.3 mg•L-1)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8.46%。【结论】成功建立了苜蓿高效花药培养体系,并获得再生植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1.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脂肽类物质鉴定及表面活性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作用
    张荣胜, 王晓宇, 罗楚平, 刘永锋, 刘邮洲, 陈志谊
    2013, 46 (10): 2014-202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6
    摘要617)      PDF (654KB)(861)    收藏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水稻条斑病防效测定。【方法】根据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Lx-11进行PCR扩增检测,采用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通过3对特异性引物对Lx-11菌株检测,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基因组中含有sfp、fenB、ituA或bamA基因。质谱分析发现提取的粗提物中含有surfactin、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等3种脂肽类抗生素。通过构建surfactin突变体菌株,平板和盆栽试验显示突变体菌株抑制条斑病菌能力显著降低。【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生的surfactin类物质对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抑制条斑病菌主要物质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3)
    32.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类似片段分离和定位
    史静东, 张小娟, 黄丽丽, 韩德俊, 康振生
    2013, 46 (10): 2022-203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7
    摘要590)      PDF (727KB)(698)    收藏
    【目的】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类似片段,并验证其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已克隆R(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域(NBS-LRR)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 PCR)技术对小麦Yr26近等基因系材料Nan137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同时利用中国春缺失系对获得的抗病基因类似片段进行染色体定位分析,利用Yr26载体品种92R137和感病品种Avcoet S(AvS)创制的F2:3后代群体验证获得的片段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的关系。【结果】通过巢式PCR方法,获得了4个通读的小麦抗病基因NBS-LRR 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105、R181、R326和R405,长度分别为369、589、528、618 bp;这4个片段均具有典型的NBS-LRR类的保守结构域,其核苷酸相似性为24.35%—38.36%。中国春缺失系定位结果显示片段R405被定位于Yr26所在的小麦缺失系C-1BL-6-0.32区段内,同时通过含196个单株的小群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片段与Yr26共分离。【结论】从小麦近等基因系材料Nan137中获得了4个RGAs片段,其中片段R405可能是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的候选片段,但需进一步验证该候选片段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3. 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
    朱荷琴, 冯自力, 李志芳, 师勇强, 赵丽红, 李彩红, 刘义杰, 王玲飞
    2013, 46 (10): 2032-204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8
    摘要525)      PDF (870KB)(1217)    收藏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枝菌,其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丽轮枝菌的互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烟碱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基于EPG和液体饲囊技术体系
    李晓敏, 李静静, 汤清波, 闫凤鸣
    2013, 46 (10): 2041-2049.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09
    摘要528)      PDF (581KB)(510)    收藏
    【目的】明确烟碱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一套研究次生物质对烟粉虱取食行为影响的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结合液体饲囊(liquid diet sac,LDS)(EPG+LDS)指标体系。【方法】利用EPG技术测定烟粉虱对不同成分LDS的取食行为,定量研究不同浓度烟碱对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利用植物作对照,比较5%、10%和15%蔗糖溶液对烟粉虱取食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0%蔗糖浓度下烟粉虱EPG波形的相对振幅、频率与其在植物上的行为最为相近。在10%蔗糖溶液中加入烟碱,随着烟碱浓度的升高,烟粉虱取食波形的持续时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0.001%的烟碱浓度即可显著延长烟粉虱的刺探时间并显著抑制E1波和E2波的持续时间。高浓度烟碱条件下,E2波被完全抑制。虽然B型和Q型烟粉虱在多个刺探过程的EPG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与吸食相关的几个指标差异显著,Q型烟粉虱E2波持续时间无论在无烟碱环境下还是较低烟碱环境下都显著长于B型烟粉虱。【结论】在EPG波形指标上,C波持续总时间、E1波持续总时间及E2波持续总时间等是EPG+LDS技术体系较为重要的行为指标;对于LDS指标,10%的蔗糖溶液更适合用于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EPG研究;烟碱明显抑制烟粉虱2种生物型的取食行为,Q型烟粉虱对烟碱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炭化玉米秸秆对棕壤磷素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
    关连珠, 禅忠祥, 张金海, 张广才, 张昀
    2013, 46 (10): 2050-205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10
    摘要620)      PDF (616KB)(731)    收藏
    【目的】以单施化肥和普通玉米秸秆(腐熟和未腐熟)配施化肥为对照,研究炭化玉米秸秆对棕壤磷素组分及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玉米秸秆炭化还田对改善土壤磷素肥力的效果。【方法】对未腐熟、腐熟和炭化的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秸秆处理均按等碳量)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采用Hedley修正法顺序提取测定各处理磷素组分;采用严昶生的恒温震荡吸附法测定各处理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比无秸秆(单施化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其提高幅度与秸秆处理所带入的磷素数量明显相关;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比较明显,虽然本身有效磷含量不高,但炭化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碳酸氢钠无机磷及有机磷含量;施用玉米秸秆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量,以炭化玉米秸秆处理最为显著,玉米秸秆腐熟与否与土壤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数无明显相关。【结论】施用炭化玉米秸秆还田不但可以促进土壤中磷素的有效化,而且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肥的利用率,但也可能增强进入土壤中磷素的活动性,增大磷素的环境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
    36. 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黄亿, 李廷轩, 张锡洲, 戢林
    2013, 46 (10): 2058-206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11
    摘要565)      PDF (639KB)(769)    收藏
    【目的】旨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及施肥指标,为当前生产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汇总了川中丘陵区2005—2009年61个县(市、区)油菜“3414”田间试验数据,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以油菜的相对产量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5个等级;确定肥料推荐用量时,氮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的方法计算区域内的平均适宜施氮量,磷、钾肥量则由肥料最佳用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关系拟合得出。【结果】(1)川中丘陵区油菜地的氮肥平均适宜施氮量为(170±50)kg•hm-2,低肥力土壤氮肥用量上限为250 kg•hm-2。(2)当油菜地土壤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处于低等级(AP<5 mg•kg-1;AK<30 mg•kg-1)时,磷(P2O5)、钾肥(K2O)用量分别为100—120 kg•hm-2、90—110 kg•hm-2;较低等级(AP,5—15 mg•kg-1;AK,30—6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70—100 kg•hm-2、70—90 kg•hm-2;中等级(AP,15—25 mg•kg-1;AK,60—12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50—70 kg•hm-2、50—70 kg•hm-2;较高等级(AP,25—45 mg•kg-1;AK,120—24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0—50 kg•hm-2、30—50 kg•hm-2;高等级(AP,>45 mg•kg-1;AK,>24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0 kg•hm-2、<30 kg•hm-2。【结论】当前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油菜养分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减施氮、磷肥(特别是氮肥),增施钾肥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河北省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尹兴, 吉艳芝, 倪玉雪, 王探魁, 张丽娟
    2013, 46 (10): 2067-2075.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12
    摘要570)      PDF (597KB)(769)    收藏
    【目的】研究河北省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科学、合理制定河北葡萄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在河北葡萄主产区昌黎、怀来、宣化、涿鹿共选择典型果园99个,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分析。【结果】葡萄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状况的比例分别为:52%、76%和90%;葡萄园氮、磷、钾大量元素变异系数很大,表层土壤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3.1%、143.5%和68%;葡萄园铁、铜含量丰富,表层含量达到适量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和99%,锌、锰含量处于低水平,表层含量处于缺乏状况的比例分别为56%和100%。【结论】不同葡萄园生产应因地制宜,建议增施有机肥及含锌、锰元素的肥料,合理施用氮肥,减少喷施含铜杀菌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38. NO和ABA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张国斌, 郁继华, 冯致, 马彦霞, 吕剑
    2013, 46 (10): 2076-2084.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13
    摘要622)      PDF (599KB)(729)    收藏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ABA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甘肃省设施主栽辣椒品种‘陇椒2号’为材料,用连作3年辣椒的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处理辣椒幼苗,研究喷施外源SNP(150 μmol•L-1)和ABA(100 μmol•L-1)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均导致辣椒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外源NO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Gs、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Tr无显著影响;外源ABA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Gs和 Tr无显著影响。【结论】自毒作用导致辣椒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土壤浸提液处理对辣椒的自毒作用比基质浸提液处理的严重;外源NO和ABA通过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和光合能力,增强辣椒的抗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39. 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抗性基因连锁标记开发
    张屹, 张海英, 郭绍贵, 任毅, 张洁, 耿丽华, 梁志怀, 许勇
    2013, 46 (10): 2085-209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14
    摘要965)      PDF (505KB)(728)    收藏
    【目的】开发与栽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抗性基因Fon-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开展西瓜抗枯萎病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栽培西瓜抗枯萎病品种Calhoun Gray为父本,感病品种Black Diamond为母本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采用BSA法对Fon-1基因进行区间定位。依据11份栽培西瓜重测序信息,获取位于定位区间内的候选SNP位点。针对候选SNP位点设计CAPS/dCAPS标记,通过F2代分离群体和种质资源验证上述标记与Fon-1基因的连锁关系。【结果】通过BSA法,将Fon-1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15 cM区间内。利用候选SNP位点信息,开发3个CAPS/dCAPS标记7716_fon、7419_fon和4451_fon,F2代分离群体以及164份西瓜育种材料验证显示,上述3个标记与Fon-1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0.8、1.0和2.8 cM。【结论】利用栽培品种Calhoun Gray的抗性遗传机制,开发的3个CAPS/dCAPS标记可以有效区分栽培西瓜对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的抗病、感病性,为栽培西瓜品种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抗性基因快速应用于栽培品种枯萎病抗性改良建立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40. 鸭维甲酸诱导基因I克隆及其结构域功能分析
    陈阳, 黄正洋, 张扬, 李欣钰, 甄霆, 吴宁昭, 徐琪, 陈国宏
    2013, 46 (10): 2094-210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10.015
    摘要502)      PDF (771KB)(743)    收藏
    【目的】克隆鸭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分析其不同结构域的功能。【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鸭RIG-I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克隆鸭RIG-I基因CDS(coding sequence)区,根据保守结构域预测结果,构建携带6*his组氨酸标签的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载体(RIG-I-Full、RIG-I-N和RIG-I-C),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在细胞中转录与表达;同时,利用RT-qPCR检测RLR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IFN-β、Mx1和PKR等下游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鸭RIG-I基因CDS区全长2 802 bp,共编码933个氨基酸;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载体转染DF1细胞后,重组蛋白均在DF1细胞中表达;RT-qPCR结果显示,N端能显著激活RLR通路上IFN-β、Mx1及PKR基因的表达上调。【结论】 duRIG-I及不同区段均能在DF1细胞中表达,其中N端在调节RLR抗病毒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