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2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87-03-20
      
    无栏目
    西藏野生大麦的分类和分布
    马得泉,徐廷文,顾茂芝,吴淑宝,康运城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1-6 . 
    摘要 ( )   PDF (2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的4年考察结果;叙述它们的历史发现过程、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确定它们属于1个种、2个亚种和48个变种,其中新变种38个,包括已报道的16个变种。西藏野生大麦具有分布地区广泛、变种多为重叠分布、变异类型多样和主要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高(深色型占70%)的特点;西藏野生二棱大麦在酯酶同功酶谱带、春冬性和小穗轴毛长短方面都有别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考古资料证明西藏远在距今4000-5000年前已有了农事活动。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地,推测是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 Roschevicz)花药培养的研究
    吴妙燊,莫仲荣,李道远,舒理慧,张希宁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7-13 . 
    摘要 ( )   PDF (33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着重研究广西普通野生稻在离体条件下,诱导率、分化率与原分布地、形态类型及其优良特性的关系。试验共采用了28个编号,接种了近63000个花药,获得了1447块愈伤组织。野生与半野生类型的诱导率分别为0-15.31%和0-8.5%。18个编号出了白苗529株,4个编号出了绿苗22株。野生与半野生类型白化苗分化率为18.75-71.43%和9.09-58.82%;绿苗分化率为2.56-8.22%和5.88-13.33%。鉴定了部分编号的再生植株,染色体数n=12,2n=24。分化绿苗的材料(编号1、10、19、26)具有抗稻瘟病、高蛋白质含量、耐寒性强和抗白叶枯病的特性,这些材料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云南高原稻在低海拔地区种植植株形态变异的研究
    裘宗恩,刘钧赞,吴竞仑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13-18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是一项生态试验。选用能在北京抽穗的云南稻品种于广州、南京、北京三地种植,田间调查生育期、株高等植株主要性状,以期了解云南高原稻引种于三地植株形态变异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云南高原稻引至低海拔地区种植,植株变高,剑叶变长变宽,穗子变大,一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均增加,穗颈长籼稻缩短,粳稻伸长,粒长宽变化甚小,千粒重下降,空秕率上升。生育期、株高随种植地纬度升高而变长变高,这一趋势粳稻比籼稻明显。种植地植株主要性状与品种原产地海拔的相关性,粳稻大于籼稻,多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利用云南稻中大穗大粒特性宜选用分布于云南中低海拔地区的品种,同时必须采取控制株高的各种措施。
    关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问题的探讨
    周朝飞,夏穗生,钱存鸣,姚国才,沈建新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19-25 . 
    摘要 ( )   PDF (3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自1975年起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研究,其结果为:⑴大量的选种材料在病圃采用土表接菌法进行初筛,高代品系在病圃保湿条件下采用滴菌或注射接菌法进行复筛,优良高代抗赤霉病品系在流行地区进行多点鉴定。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定赤霉病抗性的强弱和稳定性。⑵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试验结果指出,望水白、苏麦3号及其衍生品种宁7840对赤霉病抗性表现强而稳定,呈显性、配合力较好。抗赤霉病遗传似是由2-3对基因所支配。除主效基因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微效修饰基因。⑶苏麦3号是最好的抗赤霉病品种之一,其抗性容易传给后代。一些品系具有高抗赤霉病和其它病害的能力,农艺性状较好,是苏麦3号与具有1B/1R染色体易位系阿芙乐尔杂交的后代。⑷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目标在于选育兼抗其它病害、高产和广泛适应性。因此,需要采用复合杂交,例如多亲本连续杂交以及各代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单株连续选择方法。
    萝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遗传机制的研究
    何启伟,石惠莲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26-33 . 
    摘要 ( )   PDF (33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5年在中国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上发现雄性不育株后,采用测交、连续回交和父本株自交的方法,已先后育成了77-01A(白皮),7416A(绿皮)、64A(红皮)、01-11A(绿皮)等不同类型的雄性不育系,用于F#-1的种子生产。在测交过程中,发现不同品种对雄性不育性的保持能力差异显著。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萝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属于核、质互作控制类型,细胞核内有两对ms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ms#-1ms#-1ms#-2ms#-2,保持系的基因型为Nms#-1ms#-1ms#-2ms#-2。初步证明,国内的48A、4-01A、青A、7416A等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萝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案。
    高肥力条件下夏玉米大豆间混作互补与竞争效应研究
    张训忠,李伯航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34-42 . 
    摘要 ( )   PDF (37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肥力条件下夏玉米大豆间混作的互补主要表现为叶层镶嵌,群体内光分布均匀,间作玉米消光系数小,风、温状况改善。竞争的重要因子是光而不是土壤养分。大豆竞争结果指数:混作<2:2间作<3∶2间作,竞争强度:混作>2∶2间作>3∶2间作。间作竞争结果是相互补偿;混作竞争结果是相互抑制。互补与竞争对生殖器官效应大于营养器官。最终,间混比联合单作籽粒产量增加16-27%,产值增加7-12%,蛋白质产量高2.1-8.2公斤/亩,但籽粒产量略低于单作玉米。
    葡萄高垂整形及无架栽培
    王诚义,马跃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43-49 . 
    摘要 ( )   PDF (30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7-1986年在河南、江苏、安徽等省进行了葡萄高垂整形的无架栽培和成年树多主蔓扇形改造为高垂整形的栽培试验。高垂整形比传统多主蔓扇形增产10-25%,节省夏季管理用工50%,无架栽培可比有架节省90%以上的架材投资。新梢结果系数与单穗重的增加是增产的外在因素,叶片光合强度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增强、生长发育趋向果粒生长及新陈代谢有利于蛋白质合成是增产的内在因素。因此新梢结果系数低、果穗小的品种增产潜力大,主干高度>1.0m(无架)或达到1.6m(有架)增产效果显著。
    利用固氮菌为指标确定土壤重金属毒性的研究
    廖瑞章,金荔枝,申淑玲,刘大成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50-55 . 
    摘要 ( )   PDF (2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利用固氮菌作为指标,测定北京草甸褐土中6种重金属、非金属的毒性临界浓度,发现土壤微生物中,固氮菌对重金属、非金属较为敏感,而且具有代表性。采用气相色谱改良法可准确确定其毒性临界浓度,较系列稀释法测定固氮菌数具有简便、迅速、准确、经济等特点。其毒性临界浓度也与实验植物的危害浓度有一定相关。可在“土壤环境容量”的研究中,为土壤重金属、非金属的毒性临界浓度提供一个参数。
    在石灰性土壤上磷肥肥效演变的研究和施磷的建议
    陈尚谨,刘立新,杨铮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56-62 . 
    摘要 ( )   PDF (2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指出,在石灰性土壤上,磷肥用量和土壤有效磷增量两者间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称为“磷肥指数”。同时,这个土壤有效磷增量又随施磷后的时间大体上按指数函数关系衰减,可以用“减半期”表示。在同一地块或在不同地块上,磷肥肥效与土壤有效磷的自然对数呈直线负相关(其中同一地块的相关系数r=0.9531,不同地块r=0.7467)。这种函数关系表明磷肥肥效的演变趋势是,新施磷肥的肥效将因长期大量施磷肥使土壤有效磷提高而逐渐下降,亦将随施磷后间隔较长时间不施磷,使土壤有效磷下降而肥效再次提高。在石灰性土壤中磷肥需要量取决于土壤有效磷和磷肥指数。实验确定的土壤需磷量和计算的土壤需磷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盆栽)=0.953,r#-(大田)=0.932]。
    稻种资源对稻蓟马抗性鉴定研究
    祝兆麒,顾正远,李宜慰,王强,王益民,张培龙,蒋荷,王苏,王根来,吴竞仑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63-66 . 
    摘要 ( )   PDF (1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价和利用水稻抗稻蓟马的种质资源,以太湖流域和云南地方品种为主体,并从国际水稻所引入一批有抗性希望的材料,进行筛选。参试材料3,816份,其中只有18份表现抗性。这些抗性材料的多数,原产地在斯里兰卡。在我国的品种中,没有发现一份抗性材料。筛选是在秧田苗期进行。本文提出了在苏南地方鉴定的最佳适期和评定级别的新指标。
    水稻对二化螟危害补偿作用的研究
    罗盛富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67-72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表明,本田湘矮早10号、威优35分蘖初期接种二化螟蚁螟侵害造成枯心后,余留稻株具有一定的自然补偿能力。每丛枯心苗在1-6株的范围内,两供试品种其苗补偿分别为41.67%和32.13%,稻谷损失补偿分别为32.19%和39.13%。一般低位分蘖的补偿能力大于高位分蘖,杂交稻威优35大于常规稻湘矮早10号。稻谷损失补偿的途径主要是靠增穗、增粒重来弥补。水稻根系伤流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和叶片、叶鞘全N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分蘖期稻株受害后,余留稻株的生理功能,随每丛枯心苗数的增多而加强,而且不同品种、不同年度间存在着差异。
    乳肉兼用型水牛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
    章纯熙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73-79 . 
    摘要 ( )   PDF (3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印度的么拉水牛与中国水牛进行育成杂交或级进杂交的繁育方法,几年来已繁殖乳肉兼用型杂交水牛3527头,现有母牛1684头(其中尼杂一代水牛453头、三品杂水牛979头、三品杂横交子一代水牛252头)。三品杂水牛一个泌乳期309.7±45.6天的平均产奶量2389.9±700.20公斤,优秀个体305天最高产奶量达到3820.9公斤。平均乳脂率8.11±1.11%。24月龄公、母牛体重分别是612.7±102.9和485.2±51.5公斤。18–24月龄公牛屠宰率、净肉率和骨肉比例分别是52.4±1.8%、42.4±1.5%和1∶4.3±0.5。这种杂交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产乳、产肉等生产性能表现良好,适应性能强,经选择的个体遗传特性也较稳定,是比较理想而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育成为乳肉兼用型水牛品种。
    醒抱丸、防抱散对抑制鸡就巢性的研究
    邹介正,王铭农,宋大鲁,宋金斌,孙宝琏,许菊荣,陈洪涛,汪世雄,黄雪根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80-85 . 
    摘要 ( )   PDF (2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醒抱丸、防抱散是运用中国传统兽医药理论和自然药物研制成的两种抗抱孵的新中药制剂。醒抱丸能使抱鸡终止就巢行为,其催醒效果受鸡的品种和用药早迟的影响。用药后,在24小时内苏醒停抱者占70%,其余30%在1周内苏醒停抱。太湖杂交鸡100%在24小时内停抱,开产期较自然苏醒鸡提前17-21天。防抱散添加在饲料中,能降低抱孵行为发生率,提高产蛋率。太湖鸡应用防抱散,比空白对照鸡群提高产蛋率49.56%,比注射丙酸睾丸酮催醒鸡群提高产蛋率24.4%。在鹿苑鸡群中,用防抱散鸡群较空白对照群的产蛋率提高11.28%。醒抱丸和防抱散作安全试验,未见到中毒和不良作用。对种蛋孵化率、受精率无影响。
    枣贮藏保鲜试验技术研究
    曲泽洲,李三凯,武元苏,孙平菲,胡京萍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86-91 . 
    摘要 ( )   PDF (2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枣原产于中国,富含V-C。但V-C在干制时易被破坏,因此应予鲜藏以减少损失。本试验使用冷藏方法,共进行了2年(1984-1985)的研究。采前果实喷CaCl#-2和高脂膜,采后用打孔塑料袋包装贮藏。研究表明,贮后50天以内,果实易失水和酒化。根据枣果的生理和形态特性,其贮藏期是依品种和采收时期而异,以西峰山小枣耐贮性强,可贮70天以上,V-C也很少损失,但婆枣耐贮性差;白熟期和半红期采收,均有利于增加枣的贮藏期。据2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出了一套枣的贮藏保鲜的优式流程。
    根瘤菌和烟草组织培养的联合固氮作用
    谢应先,陈廷伟,陈婉华,徐晶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92-92 . 
    摘要 ( )   PDF (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青海地区绵羊血红蛋白多态性规律
    张才骏,张武学,张更利,李军祥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92-92 . 
    摘要 ( )   PDF (1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割沙打旺对牛的饲用价值和安全性
    吴克谦,周清水,李翠英,吴琪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93-93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太阳黑子活动对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
    白成佶,穆永顺,李刚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94-95 . 
    摘要 ( )   PDF (1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7号生理小种的研究初报
    陈品三,张东生,陈森玉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94-95 . 
    摘要 ( )   PDF (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onceren Moncut Basitac等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作用特性的比较
    李树正,张素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20(02):  95-95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