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89年 第22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89-09-20
      
    无栏目
    鹅观草(Roegneria C. Koch)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属间杂种F#-1的形态、赤霉病抗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翁益群,刘大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1-8 . 
    摘要 ( )   PDF (3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小麦及其亲缘属物种中进行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s Trin (Nevski)(Agropyron ciliare Franchet,2n=28,SSYY]和鹅观草[R. Kamoji Ohwi (Agropyron tsukushiense(Honda)Ohwi var. Transiens (Hack.)Ohwi,2n=42,SSHHYY]是迄今为止筛选出的对赤霉病抗性最高的物种。为将这一抗性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去,进行了它们与普通小麦的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国春(♀)×鹅观草(♂)以及鹅观草(♀)×中国春(♂)3个组合的属间杂种,其中后两个组合为迄今首次成功的报道。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表明前两个组合F#-1均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35和2n=42),而在鹅观草(♀)×中国春(♂)F#-1中,除2n=42的预期类型外,还发现有2n=63的异常类型。预期类型F#-1形态均呈中间型,2n=63异常类型偏向于中国春。所有 F#-1均完全雄性不育。离体鉴定表明它们对赤霉病仍然表现高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纤毛鹅观草×中国春)F#-1,30.47Ⅰ+2.22Ⅱ+0.01Ⅲ;(中国春×鹅观草)F#-1,39.82Ⅰ+1.09Ⅱ;(鹅观草×中国春)F#-1预期类型(2n=42),39.76Ⅰ+1.09Ⅱ+0.10Ⅲ;异常类型(2n=63),27.11Ⅰ+17.63Ⅱ+0.09Ⅲ+0.08Ⅳ。用中国春回交,所有F#-1均获得了回交后代。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王才林,汤玉庚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8-13 . 
    摘要 ( )   PDF (2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且对杂交粳稻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籼粳稻间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
    徐云碧,申宗坦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14-18 . 
    摘要 ( )   PDF (2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6个籼粳稻间杂交组合研究了苗期耐冷性的遗传。根据3叶期10℃/6℃(昼/夜)处理7天后的卷叶程度,各组合籼粳稻间耐冷性的差异均由两对重复基因所控制,耐冷性为完全显性。F#-2耐冷类型的植株中部分为籽粒较长、稃毛较少的偏籼类型,表明利用籼粳杂交改良籼稻品种的苗期耐冷性是可行的。
    高粱生育期的遗传分析
    杨伟光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19-24 . 
    摘要 ( )   PDF (2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生育期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研讨了杂种F#-1代生育期的表现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高粱相互杂交,杂种F#-1代生育期略倾向早熟亲本,但基本上没有超亲现象。双亲生育期的表现制约着F#-1代的表现。中国高粱生育期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是杂种后代决定于双亲的主要因素。同时生育期减效基因略占优势,具有负的显性效应,使杂种F#-1代表现为早熟。这是长期驯化选择保留了早熟性基因的结果。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不可忽略;上位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些。
    冬小麦籽粒发育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喷氮效应的研究
    赵广才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25-34 . 
    摘要 ( )   PDF (4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了冬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在籽粒形成到成熟的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可用Y=ax#+2+bx+c的数学模式描述(其中Y代表蛋白质含量,x代表开花后的天数)。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均可相应提高各发育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不能改变其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各处理中,以半仁期、乳熟中期和乳熟末期喷氮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多。因此可以认为,从半仁至乳熟末期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喷肥适期,其中以乳熟中期喷氮效果最佳。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随籽粒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适量叶面喷氮可以提高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率(EA/TA),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河南旱作农区水分特征与节水农业途径
    韩慧君,孙铭伦,杜成林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35-41 . 
    摘要 ( )   PDF (3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年降水量80%保证率、干旱频率和降水-蒸发差额分划出河南旱作农区范围,北起省界,南至沙、颍河。分析其降水、土壤水分和灌溉水资源等特征。指出平原以种植小麦为主并采用防旱轮作制,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山区开展蓄水保土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为近期节水农业途径。
    纤维亚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的探讨
    周以贤,徐丽珍,郭永利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42-46 . 
    摘要 ( )   PDF (2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亚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是随着生育期的进展逐渐增加,后期缓慢下降。成熟期根、茎、叶、蒴果互相之比为0.12∶1∶0.11∶0.29。纤维亚麻的生物产量与原茎产量、原茎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关系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纤维亚麻由低产变高产应当着重提高生物产量,而由高产再高产应在获得一定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
    白浆土土体构型改造的研究
    赵德林,刘丰,洪福玉,贾会彬,金景,谷口利策,久保祐雄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47-55 . 
    摘要 ( )   PDF (3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年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⒈淀积层混拌白浆层最适宜比例为1∶1和0.5∶1,增产率为12-52%。⒉改土增产机理在于:混拌以后,打破了紧实、板结的白浆层,土壤机械组成两层性和砂粘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白浆层复原性降低,土壤总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增加,土壤水分性质得到改善,混拌土层自身调节水分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了土壤抗旱、抗涝性;活土层增厚到60厘米,增加了土壤库容,扩大了作物根系生活领域,根系可免受白浆层影响。
    VA菌根真菌对药用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生长、营养吸收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魏改堂,汪洪钢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56-61 . 
    摘要 ( )   PDF (2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项试验是在土壤中含有不同浓度有效磷的条件下,研究两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和Glomus epigaeum)对药用植物曼陀罗的生长、元素(N、P、K、Ca、Mg、S、Cu、Zn、Fe、Mn、Mo、Na、Al、Ba、Cd、Ni、Pb、Co、B、Ti、和Cr)吸收及合成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菌根真菌都能有效地促进曼陀罗的生长,增加对磷、硫等元素的吸收,降低镉、铅在植物体中的含量,提高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浓度。VA菌根对曼陀罗药用有效成分影响可能与因共生而引起的代谢变化有关。尤其是与植株激素有关。本文讨论了药用植物接种VA菌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在黑龙江省接种效果与接种有效性的研究
    窦新田,李树藩,李晓鸣,李新民,程恒昌,吴尔其,桑秀香,潘绍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62-70 . 
    摘要 ( )   PDF (3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 P. K. 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吴全安,梁克恭,朱小阳,王晓鸣,金加同,王桂跃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71-75 . 
    摘要 ( )   PDF (2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2-1986年,对北京、浙江地区的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85和1986两年分离的200株病株中,腐霉菌(Pythium)占66.5%,镰刀菌(Fusarium)占37%,丝核菌(Rhizoctonia)占10.5%,细菌(Bacteria)占4.5%,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占3%。回接成株期玉米试验表明,肿囊腐霉菌(P.inflatum Malthews)和禾生腐霉菌(P.graminicola Subram)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从玉米上分离出肿囊腐霉菌,过去未见报道。
    蔬菜中有机硫杀菌剂残留量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姚建仁,郑永权,焦淑贞,王政国,赵福珍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76-80 . 
    摘要 ( )   PDF (2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蔬菜中有机硫杀菌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密封反应瓶中,农药被酸分解产生的二硫化碳。3种农药(代森锰锌、代森锌、福美双)在4种蔬菜(番茄、黄瓜、大白菜、扁豆)中的残留量回收试验表明:其方法回收率范围:90.8-102.0%,均值96.9%;添加回收率范围:80.7-101.2%,均值96.3%。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1ppm。
    猪回肠末端“桥”式瘘管技术与“T”型瘘管技术的比较实验
    印遇龙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81-85 . 
    摘要 ( )   PDF (2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比较“桥”式与“T”型瘘管两种方法评价饲料中氨基酸消化率的优缺点,选择不同类型饲料6种,德国大白猪48头,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桥”式瘘管法所测结果比“T”型瘘管法所测结果真实可靠;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并不一致,以大麦为例,变动范围在57.8-74.2%,且与蛋白质消化率差异明显;从各种必需氨基酸消化率来看,赖氨酸的消化率最低,其次是异亮氨酸,谷物饲料中,以蛋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基酸的消化率为最高。
    山黧豆及其有毒成分(BOAA)的毒理学研究
    刘绪川,张国伟,李雅茹,王菊香,梁兆年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86-93 . 
    摘要 ( )   PDF (4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黧豆粉通过乙醚回流萃取,减压浓缩,热水重结晶,获得β-草酰氨基丙氨酸(BOAA)纯品。试验研究包括急性中毒试验,慢性中毒试验,致癌试验,动物繁殖试验,致畸试验,临床观测,血液学和肝肾功能检查,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超微结构观察,心电图检查。试验结果,BOAA小白鼠腹腔注射LD#-(50)为748.86mg/kg,雏鸡腹腔注射LD#-(50)为694.93mg/kg,表现为明显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动物长期饲喂大剂量高毒山黧豆,脊髓、脑神经细胞和肝、肾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山黧豆毒素无致癌或促发肿瘤的作用,对动物繁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胚胎检查亦无畸形表现。试验证明,山黧豆有毒成分(BOAA)为神经毒素,其经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伤害中枢神经系统。本文还针对低毒山黧豆作为畜禽高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冬小麦青枯与植物营养关系
    张泽彦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94-94 . 
    摘要 ( )   PDF (5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疆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Germar)自然种群微孢子虫病的流行
    问锦曾,李社平,范福来,陶双庆,沈维山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05):  94-94 . 
    摘要 ( )   PDF (5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