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27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94-09-20
      
    无栏目
    1994年 第5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0-0 . 
    摘要 ( )   PDF (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野生稻抗稻白叶枯病性(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评价
    章琦,王春莲,施爱农,白建法,林世成,李道远,陈成斌,庞汉华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1-9 . 
    摘要 ( )   PDF (3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7-1992年用水稻白叶枯病3个菌系HB84-17、T1和P1,用人工剪叶法鉴定了来自我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广东、广西6个省(区)及国际水稻研究所、泰国、孟加拉、上沃尔特的13个野生稻种共871份材料的抗性。参试的12份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全部高抗,斑点(O.punctata)、阔叶(O.latifolia)、小粒(O.minuta)、药用(O.officinalis)、长雄蕊(O.longistaminata)、高秆(O.alt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和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等8个种内也有许多编号的抗性颇佳。如药用和长雄蕊野生稻的高抗材料分别占其参试总数的49.8%和38.9%,而普通野生稻中的高抗材料很少。在重复测定的61份包括药用、长雄蕊和普通野生稻3个种中,发现22份材料高抗栽培稻都不能抵御的一个广谱致病菌系P6,其中很可能存在栽培稻所缺乏的新的抗性基因。至于普通野生稻的抗性则表现多种多样,除少数有一致和较稳定的全生育期抗性外,许多材料表现同一编号不同株的 抗感反应各异和同株同生育期抗性异型。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染色体组的野生稻种的利用途径。
    棉花纤维强度的形成机理与改良途径
    刘继华,尹承佾,于凤英,孙清荣,王永民,贾景农,边栋材,陈学留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10-16 . 
    摘要 ( )   PDF (3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棉花纤维强度(力)的形成机理与改良途径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种间、品种间成熟纤维的强度差异主要取决于:(1)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沉积与超分子结构变化的配合性;(2)纤维加厚发育初期,晶区取向分布角ψ和螺旋角φ的初始差异而导致的成熟纤维晶区取向参数差异,并有T#-0=T#-KCOSψ的理论关系;(3)纤维加厚发育初期,取向分散角α的初始差异与变化规律。二倍体栽培棉种螺旋角φ特别小,对提高陆地棉与海岛棉纤维强度有重要作用。纤维强度的遗传改良主要应依赖晶区取向参数,特别是螺旋角的优化。通过外界因素调控,可影响纤维素沉积与超分子结构变化的配合性,提高陆地棉纤维强度。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刘秉华,杨丽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17-21 . 
    摘要 ( )   PDF (2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种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ph1b,ph2a,ph2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T.timopheevii杂交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韩敬花,樊路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22-26 . 
    摘要 ( )   PDF (2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利用ph1b,ph2a,ph2b 3个突变体及中国春分别与T.timopheevii进行了杂交,对其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观察表明,3个基因都能诱导普通小麦与T.timopheevii部分同源或远的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其作用顺序是ph1b > ph2a > ph2b。其中ph1b基因可以诱导普通小麦与T.timopheevii G 染色体组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在笔者所研究的T.timopheevii 中不存在Ph1(Ph1-like)和Ph2(Ph2-like)基因。由于这3个突变体与T.timopheevii 杂种F#-1用中国春回交都获得了成功,第一次证明了利用ph1b、ph2a从T.timopheevii 中“直接遗传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的可能性。特别利用ph1b基因可以从T.timopheevii 染色体组中“直接遗传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
    玉米不同自交世代产生的姊妹系组配改良单交种的研究
    陈伟程,季良越,刘宗华,陈绍江,罗福和,胡彦民,季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27-32 . 
    摘要 ( )   PDF (2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世代分离的7个姊妹系和5个姊妹系间杂交种为母本,与4个自交系配成20个改良单交和28个单交组合,进行了姊妹种与其亲本系之间,以及改良单交与对应单交之间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利用自交系配制单交种相比,以早代(S#-2、S#-3)系姊妹种配制改良单交,可提高制种产量60%以上;以高代(S#-4、S#-5)系姊妹种作亲本,制种产量约提高5%-25%。不同分离世代产生的姊妹系配制的改良单交,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整齐性与其对应单交无显著差别。鉴此,采用系谱法选育作为改良单交亲本的姊妹系,应从S#-2或S#-3代分离产生。
    食用豆种质资源品质鉴定及营养特性
    傅翠真,李安智,张丰德,刘冬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33-38 . 
    摘要 ( )   PDF (2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7-1990年分析鉴定了11种食用豆8070份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涉及的测试项目达57项之多,明确了我国食用豆类营养成分的含量范围;评价研究了食用豆类的营养特点及有待改良的营养品质,为制定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调整国民食物结构,提供了依据。
    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源筛选及地理分布研究
    马俊虎,黄培忠,陈恭,秦国卫,刘玉芳,徐阿炳,朱睦元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39-44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于1984-1991年采用病圃自然感染法,结合早播等诱发措施,对我国29个省(市、区)31个单位提供的7865份国内现存大麦品种系统地进行了抗大麦黄花叶病(BaYMV,下同)的鉴定及抗源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田间不发病的高抗品种137个,占鉴定品种数的1.74%;全部为多棱品种;集中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即27°05′- 39°23′N,99°39′- 122°07′E的范围内。在这一区域内,东部沿海诸省出现抗源的比例较高,西部较低。这一趋势似与当地的栽培历史、播种期、轮作方式及BaYMV侵染期的温度、湿度有关。
    我国储粮中三种扁甲科害虫对磷化氢的敏感性
    张立力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45-50 . 
    摘要 ( )   PDF (2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研究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幼虫、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urcicus (Grouville)]幼虫、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 (Schoenherr)]成、幼虫对磷化氢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磷化氢对供试害虫均有较强的毒力;(2)同一虫种、不同虫期和不同虫种、同一虫期对磷化氢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程度为:土耳其扁谷盗幼虫 > 长角扁谷盗幼虫 > 锈赤扁谷盗幼虫,且长角扁谷盗幼虫>成虫;(3)磷化氢对同一虫种、不同虫期和不同虫种、同一虫期达到有效CT值不同,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达到100%死亡率的CT值逐渐降低;(4)处理时间是保持磷化氢有效浓度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磷化氢低剂量长时间实仓熏蒸,充分发挥其彻底治理扁甲科害虫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推荐施肥中土壤肥力模糊评判方法(SFFE)系统的研究
    耿兴元,毛达如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51-62 . 
    摘要 ( )   PDF (4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应用模糊评判的数学方法对推荐施肥中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多项参数进行了模糊评判研究,并在微机上建立了“SFFE”(Soil Fertility Fuzzy Evaluation System)系统。结果表明:本系统克服了现存的几种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由定性评价土壤肥力走向了定量化。而且可以比较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土壤的实际肥力水平,为推荐施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为土壤肥力的监测和施肥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数量化手段,也为检验推荐施肥的效益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八眉猪肉脂品质研究
    杨公社,高整团,刘艳芬,路兴中,刘孝惇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63-68 . 
    摘要 ( )   PDF (2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选用八眉猪、长白猪及其杂种猪,对与肉脂品质有关的一般性状,以及化学、生物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测定项目除包括肌肉pH、总色素、系水力、嫩度和熟肉率等一般肉质性状外,还包括肌肉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肌肉中19种氨基酸的组成,肌肉中葡萄糖、糖元、肌苷酸、肌苷、腺苷酸和总游离核酸的含量,肌纤维和酶组织化学特性,以及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这些研究结果为八眉猪肉所具有的良好的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等珍贵的种质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多花黑麦草和四倍体苇状羊茅属间杂种F#-1及其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曹明树,陈文品,刘大钧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69-78 . 
    摘要 ( )   PDF (5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获得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 2n=2x=14)和四倍体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var.glaucescens Boiss 2n=4x=28)的属间杂种。Lmx Fa.g杂种在形态上呈中间型,而反交杂种则倾向于母本。杂种的细胞学研究表明:多花黑麦草的染色体组(A)与四倍体苇状羊茅的两组染色体(B和B′)亲和性差;相对来说,羊茅属的细胞质有利于A、B、B′三组染色体的配对。杂种F#-1花药不开裂,花粉畸形败育。合成的双倍体细胞学上不稳定,花粉KI-I#-2可染率极低。本文还讨论了利用杂种的途径和实践意义。
    急降温对活性氧和梨果心褐变的影响
    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战淑敏,辛士海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77-81 . 
    摘要 ( )   PDF (1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降温条件下,鸭梨较茌梨更易产生果心褐变。贮至60天,二者褐变率分别为47.9%和2.7%,其间鸭梨果心细胞内积累H#-2O#-2和丙二醛较多,组织相对电导率也高于茌梨,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低于茌梨,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鸭梨CAT活性迅速下降,导致H#-2O#-2积累,引起果心褐变。
    高盐食品饲料中蛋氨酸与胱氨酸测定方法研究
    常碧影,闫惠雯,张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82-88 . 
    摘要 ( )   PDF (3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盐会影响食品、饲料中蛋氨酸的测定,使蛋氨酸结果偏低并产生很大变异。本研究探讨了两种改进的过甲酸氧化法。以苯酚做捕卤剂,对排除干扰的确有效,但效果有限;AgNO#-3--过甲酸法则可同时准确测定胱、蛋两种含硫氨基酸,有较好的精密度,不影响柱效、柱寿命,还可方便地用于无盐或低盐样品的测定。
    羊多头蚴病药物治疗新方法
    张枋,李吉明,马乐天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89-89 . 
    摘要 ( )   PDF (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兔皮下子宫穿刺非手术胚胎采集成功
    赵尚吉,蔡正华,焦淑贤,王瑞祥,罗应荣,朱化彬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89-90 . 
    摘要 ( )   PDF (1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熟大果型优质桃新品种“安农水蜜”
    钟家煌,朱立武,杨军,徐凯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90-90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夏大豆高产抗豆荚螟系列品种选育成功
    吕明春,史荣贞,王光杰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91-91 . 
    摘要 ( )   PDF (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05):  92-96 . 
    摘要 ( )   PDF (3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