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28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95-09-20
      
    无栏目
    1995年 第5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0-0 . 
    摘要 ( )   PDF (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RAPD分析
    单卫星,陈受宜,吴立人,李振岐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1-7 . 
    摘要 ( )   PDF (3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流行小种的11个模式分离系(CY17,CY19,CY21,CY22,CY23,CY25,CY26, CY27,CY28,CY29,水源11-1)以及5个分属于两个新发现小种CY30和CY31的分离系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RAPD标记,其中75.4%表现多态性。选取共中的58个RAPD标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分离系间的亲缘关系,并与以毒性标记为基础确定的分离系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NA多态性与毒性多态性之间没有相关性。利用RAPD标记检测到了小种间以及小种内的遗传变异,有些引物扩增到了分离系特异的RAPD特征图谱。与其它基因组多态性分析技术相比,RAPD分析可为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分子标记,且具有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安全以及仅需微量的模板DNA等优点,对该活体营养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极 具潜力。
    植物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郭三堆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8-13 . 
    摘要 ( )   PDF (3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概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类,杀虫蛋白的特性,杀虫蛋白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Bt杀虫蛋白基因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它在植物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并提出了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与我国栽培大豆共生有效性研究
    梁绍芬,姜瑞波,关妙姬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14-21 . 
    摘要 ( )   PDF (30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株快生型大型大豆根瘤菌(R.fredii)与我国25个栽培大豆品种共生试验表明:R.fredii能与我国栽培大豆有效共生,固氮酶活性[C#-(2)H#-(4)]一般在3~6nmol·L#+(-1) g#+(-1) h#+(-1),接种在跃进5号、山宁2号、鲁豆4号、民权圆蛋粒和上海早毛豆等品种上共生效果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 15006(P.R.C. 005)相当或超过之。但R.fredii对大豆品种的选择性更明显,26个菌株的接种有效率平均为49%,其中15067(USDA191)为89%。4株R.fredii接种在夏大豆跃进5号、鲁豆4号和山宁2号上的田间小区实验每亩增产大豆10.6~32.1kg,增产幅度9.4%~31.4%。大田接种平均每亩增产大豆22.1kg。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的遗传特性及其固定杂种优势研究探讨
    陈建三,尹林,曹婉君,薛领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22-28 . 
    摘要 ( )   PDF (2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80-0001具有系统分离、系统遗传、固定杂种的遗传特性。把它作为一种遗传材料,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第二代或近似第一代杂种,特别是固定籼稻与粳稻之间杂种,并能直接利用,意义更为重大。固定水稻杂种的育种技术比常规稻育种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2/3,克服了杂交水稻年年制种的限制,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笔者选育的能多代利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使用性广、技术稳定、价格便宜的优点。这种育种技术可谓快速、优质、高产、多抗育种的新途径。
    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特性鉴定结果及评价
    李鸿恩,张玉良,吴秀琴,李宗智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29-37 . 
    摘要 ( )   PDF (3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方法,对全国25个省(区)、市提供的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蛋白质、赖氨酸、沉淀值、硬度等项目的分析鉴定。基本上摸清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特性,发现了一批珍贵优质资源,明确了小麦品质的地理差异,为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为建立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35的选育及大豆矮化育种等问题
    王连铮,胡立成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38-47 . 
    摘要 ( )   PDF (6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0年利用当地优良推广品种黑农16(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日本高产高蛋白品种十胜长叶杂交,经多代选育鉴定育成黑农35,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2年已累计推广近700万亩,并已大量出口。选育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在选择亲本时要选择高产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的亲本,同时亲本之一蛋白质含量应较高,这样易于成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选育秆强不倒的品种,可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之间进行杂交;用钴60等射线处理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利用农家品种中的矮秆材料。对大豆后代材料可用不同肥水条件进行鉴定,同时用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来缩短育种年限。在大豆育种中要利用和保存好中间材料。
    33个糯玉米自交系遗传主成分和距离分析
    傅同良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46-53 . 
    摘要 ( )   PDF (3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33个糯玉米自交系的数量性状进行遗传主成分分析,初步认为自交系遗传主成分与它的一般配合力有一定的联系,并初步提出评选糯玉米自交系优劣的遗传主成分标准。测定33个糯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共528个,最小为0.51,最大是11.5,2.1~6.0的占84.8%。根据遗传距离,将33个糯玉米自交系聚为17类,其类间距离大于类内距离。糯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小与地理差异、亲缘关系无必然联系,同一品种自交后代选育出的姊妹系间也可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糯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糯玉米杂种F#-1单株粒重平均优势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03**。
    苎麻纯系培育和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
    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郭运玲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54-64 . 
    摘要 ( )   PDF (4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自交系、双胚苗和孤雌生殖3条途径,选择和培育苎麻纯系,并采用配合力方法,预测纯系间杂种优势。从91个苎麻栽培品种中,培育出自交材料204份,其中8~9代的材料有49份。从228份材料中筛选出双胚苗9份,其频率为0.25%~0.90%。若用人工处理方法可使双胚苗出现频率提高到2.02%~2.05%。人工加倍双胚苗小苗,从加倍得到的30份2n材料中,初步鉴定出纯系材料5份。用2.0%二甲基亚砜加0.1%秋水仙碱诱导出苎麻孤雌生殖材料12份,其中有纯合的二倍体材料3份。通过早代与晚代自交系配合力测定预测杂种优势,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C#-2和C#-1。细度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HP4和7510-5。并获得高产(比对照增产25.7%)优质(细度1900支以上)的强优势组合7510-5×HP4。
    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65-72 . 
    摘要 ( )   PDF (3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10个中熟水、陆稻品种(含杂交组合)的抗旱性以及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旱系数为:旱-A03>旱-501>珍珠矮>扬稻4号>汕优63>六优1号>亚优2号>南京11>盐粳2号>盐粳235,而抗旱指数和在水分胁迫下的产量则以3个杂交组合汕优63、亚优2号和六优1号最高;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较好(抗旱系数较高)的品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的叶水势阈值较高,叶片质膜透性明显增加的叶水势阈值较低,抗旱性较差(抗旱系数较低)的品种则相反;水分胁迫下库源比、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的相对比率(胁迫处理/对照×100%),抗旱性较好的品种较高,抗旱性较差的品种较低;在水分胁迫下剑叶的气孔密度增加,但抗旱性较好的品种增加较少,抗旱性较差的品种增加较多。
    柚和葡萄柚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柚苷的消长规律研究
    吴厚玖,汪晓红,王华,孙志高,焦必林,蒋大斌,唐忠海,余恩惠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73-77 . 
    摘要 ( )   PDF (1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HPLC法对3个柚(Citrus grandis)品种和1个葡萄柚(C.paradisi)品种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柚苷消长规律的测定研究表明,不同柚品种的发育果实果皮柚苷的绝对和相对含量亦不一样,葡萄柚的柚苷含量明显高于普通柚。这几个品种果实发育中柚苷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柚苷的快速积累(生物合成)时期为6-8月,这也正是果实快速生长时期,以后随着果实的成熟,柚苷的含量也逐渐下降,由此说明柚苷的消长同果实发育明显相关,柚苷不会抑制果实的生长。
    八种食用菌多糖成分测定及其对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
    傅幼英,何庆邦,路易·夏旺,克斯托夫·肖维沃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78-82 . 
    摘要 ( )   PDF (2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表明,香菇、金针茹、猴头菇、毛木耳、黑木耳、平菇、凤尾菇等菌类的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其含量分别变化在70%~94%之间,并且均以墨角藻糖最低,仅1%~2%。各菌类中除猴头菇不含甘露糖,毛木耳不含半乳糖外,其余尚含一定数量的半乳糖和甘露糖。金耳的多糖组成特殊,其多糖组成以甘露糖为主,数量变化顺序是:甘露糖(73%)>葡萄糖(15%)>半乳糖(11%)>墨角藻糖(1%)。本试验中,8种食用菌多糖均较对照(不加多糖)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其转化值大小顺序是:猴头菇多糖>黑木耳多糖>金针菇多糖>平菇多糖>凤尾菇多糖>金耳、香菇多糖>毛木耳多糖>对照。其中黑木耳、猴头菇、金针菇中的任一种多糖与5μg/ml浓度的伴刀豆球蛋白A相配合,则较单纯使用脂多糖或伴刀豆球蛋白A更能促进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它的转化值;反之,毛木耳多糖若与伴刀豆球蛋白A或脂多糖配合使用,则可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珍珠鸡和雉鸡贝氏隐孢子虫实验感染研究
    史美清,林辉环,翁亚彪,陈淑玉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83-89 . 
    摘要 ( )   PDF (4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珍珠鸡和雉鸡,感染后的4~30天和4~25天,分别在珍珠鸡和雉鸡的粪便中检出卵囊。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和雉鸡的喉头、气管、支气管、法氏囊和泄殖腔的粘膜上皮发育。珍珠鸡感染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眶下窦肿大、气管和法氏囊水肿、表面有大量粘液、肺暗红、气囊增厚呈云雾状外观。组织学检查可见气管和法氏囊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和脱落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后33天,珍珠鸡体重明显低于未感染对照组。与珍珠鸡相比,雉鸡感染后只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大体及组织病变均较轻,且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珍珠鸡和雉鸡是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
    浙农大A系意蜂王浆高产试验
    陈盛禄,林雪珍,胡福良,苏松坤,方章明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89-93 . 
    摘要 ( )   PDF (19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王浆高产为主要特征的浙农大A系意峰20群,通过1年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运用适合浙农大A系意蜂的多项生产技术,全年共产王浆154.1kg,平均每群产浆7.7 kg,刷新了国内外王浆高产记录;同时,生产蜂蜜950 kg,平均每群47.5 kg;花粉35 kg,平均每群1.75 kg;蜂蜡17 kg,平均每群0.85 kg;蜂群发展到60群,增加了2倍。全年群均创利739.1元,创造了我国群均效益的最高记录。
    一个粳型雄性不育新胞质种质——K52
    郑家奎,文宏灿,王文明,蒋开锋,万先齐,朱永川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94-95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选育成功
    陈凤祥,胡宝成,李成,李强生,张曼琳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94-95 . 
    摘要 ( )   PDF (1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花花药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张宝红,李秀兰,李凤莲,李付广,王武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95-96 . 
    摘要 ( )   PDF (1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沤肥浸渍液对小麦叶锈病的抑制作用
    马利平,高芬,武英鹏,乔雄梧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05):  96-96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