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2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6-01-20
      
    无栏目
    1996年 第1期 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0-0 . 
    摘要 ( )   PDF (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九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思路与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1-7 .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在充分调查分析国内外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九五”我国农业科技6大研究目标和14个优先发展重点项目及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措施。为国家、部门的宏观决策,指导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依据。
    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对策研究
    赵建周,吴世昌,顾言真,朱国仁,剧正理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8-14 . 
    摘要 ( )   PDF (2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诊断剂量”技术原理与简易生物测定方法相结合,可监测小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抗性个体频率的发展动态。主要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以及对4类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采用以田间抗性监测与治理有机结合为特点的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对策,交替施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可有效地控制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危害,并延缓对新型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将药剂田间推荐浓度作为抗药性监测的区分浓度,可为抗药性治理的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棉铃虫迁飞与滞育的研究--棉铃虫滞育的解除与羽化形式
    吴孔明,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15-20 . 
    摘要 ( )   PDF (2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河南省新乡棉铃虫种群为材料研究了棉铃虫滞育的解除与羽化形式。对滞育诱导强度、光周期和温度三个因素的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棉铃虫解除滞育的主要因素。滞育蛹在高温下可以解除滞育,但时间较长。发育起点温度为16.52℃,有效积温为358.53日度。低温对滞育蛹有活化作用,低温可解除棉铃虫滞育而明显降低在高温下的蛹历期。经低温完全活化的个体,其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64℃,有效积温为135.56日度。种群内个体间滞育的解除异质性较强,这种异质性和滞育蛹种群的活化程度决定成虫的羽化形式。文中还讨论了棉铃虫滞育解除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山西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量的预测
    吕珊兰,杨熙仁,张耀东,武冬梅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21-26 . 
    摘要 ( )   PDF (2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短期好气培养法进行山西土壤氮矿化势(N#-0)与土壤供氮量的预测。结果表明,供试样本的N#-0范围在20.58~47.38μg·g#+(-1),平均32.51μg·g#+(-1);N#-0占土壤全氮量的2.65%~4.91%,平均3.65%。耕层土壤可矿化氮量为46.35~106.65kg/hm#+2,平均73.2kg/hm#+2。N#-0、全氮量和有机质三者之间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建议以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土壤的供氮量。
    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陈顺辉,卢浩然,杨聚宝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27-33 . 
    摘要 ( )   PDF (2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1~1992年考查了7个籼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其中4个HPGMR农垦58s的衍生系W6111s-27、W6154s-66、Ks-9、8801s,3个不同来源的非HPGMR的TGMS5460s、安农s-1、衡农s-1、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F#-1、以及部分F#-2在福建沙县高温长日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HPGMR的衍生系、5460s、安农s-1、衡农s-1 4种不同来源的TGMS的不育主基因是非等位的。农垦58s的衍生系中,W6111s-27、W6154s-66、Ks-9三者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8801s与这3个不育系则不等位。4种不同来源的TGMS之间育性存在2或3对主基因的差异。不育基因等位的TGMS间杂交F#-2群体中仍有少量部分可育株出现,不育基因等位或非等位的TGMS间杂交F#-2群体中也发现育性比双亲稳定的不育株。笔者还对TGMS的育性改良问题作了讨论。
    小麦籽粒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朱金宝,刘广田,张树榛,孙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34-39 . 
    摘要 ( )   PDF (2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分析表明:HMW-GS的含量及其比例与沉淀值呈正相关,Y型亚基主要起正向作用,而X型亚基主要起负向作用;A组亚基(HMW-GS)与B组亚基(LMW-GS-B)占谷蛋白的比例与沉淀值呈显著正相关,而C组亚基(LMW-GS-C)呈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主要通过A和C组亚基比例的变化而影响品质。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杨引福,胡必德,罗淑平,师公贤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40-49 . 
    摘要 ( )   PDF (43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度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状是其核心;(3)籽粒密度(或硬质度)可作为蛋白质品质的间接选择指标;(4)籽粒物理性状、蛋白质品质性状在赖氨酸产量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5)全籽粒蛋白质品质与胚乳蛋白质品质紧密相关,而与胚蛋白质品质无关,高赖氨酸高油分育种相统一;(6)重视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百粒重、籽粒密度等性状,对实现半硬质高产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晚播小麦源库调节对籽粒灌浆期光合物质分配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王振林,尹燕枰,贺明荣,孙学振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50-58 . 
    摘要 ( )   PDF (32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14)C示踪方法对源库调节与晚播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物质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晚播小麦在籽粒灌浆期旗叶的光合物质主要用于穗部籽粒生长;倒二叶光合物质亦主要供给籽粒,但向茎秆和根系中的分配增多;倒三叶是标记的三叶中光合物质向根系分配比例最大,向籽粒分配比例最小的叶片。研究表明,源库调节能影响到晚播小麦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物质分配。穗库容降低,各叶片光合物质向穗部籽粒分配比例减少,向根系、茎叶中分配增多;叶源量减少,一般则向穗部籽粒分配比例增多。不同类型品种叶片光合物质在植株各器官间的分配受源库调节的影响程度不同。晚播小麦源库调节对穗粒数、粒重及其它穗部性状的影响因不同类型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和鲁麦14号的穗粒数、粒重影响较小,但使鲁麦15号和辐63的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开花期对棉花纤维超分子结构与纤维强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刘继华,尹承佾,于凤英,刘英欣,贾景农,边栋材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59-65 . 
    摘要 ( )   PDF (3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纤维强度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开花期对棉花纤维超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晶度和横向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受开花期影响较大,初始值高低与日增幅大小都因品种和开花期而异;(2)早期花,取向分散角α虽初始值低,但会逐渐宽化(变大),于高强纤维结构的形成有不利影响,晚期花的α角却不断优化(变小);(3)螺旋角φ和取向分布角ψ的动态变化趋势相同,晚期花的初始值高,日降幅大;(4)开花期对海岛棉取向参数的影响与陆地棉有显著差异;(5)零隔距比强度主要决定于取向参数,3.2mm隔距比强度受结晶度、晶粒尺寸影响较大。
    香石竹和满天星真空预冷中水分补充方式研究
    高俊平,孙自然,周山涛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66-72 . 
    摘要 ( )   PDF (3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真空预冷中不同预冷终温(香石竹10℃、5℃、2℃;满天星10℃、5℃)和不同补水方式(不给水、叶面喷水和茎基吸水)对香石竹和满天星切花水分状况和瓶插寿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真空预冷中,2种花材鲜重损失都以不给水处理最大,喷水处理次之,而吸水处理几乎没有损失。香石竹花梗水势和满天星花枝水势都以吸水处理最高,接近或高于处理前水平,喷水处理则显著降低,不给水处理最低。经真空预冷后,香石竹瓶插寿命不给水处理在2℃预冷终温下平均只有3.2d,而吸水处理在3种预冷终温下都是7~8d,喷水处理介于二者之间;满天星瓶插期间花朵枯萎进程以不给水处理最快,喷水处理次之,吸水处理最慢。因此,吸水处理可以作为香石竹和满天星切花真空预冷过程中防止水分损失的一项有效措施。
    水稻4CL基因启动子引导的GUS在紫外诱导下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王念捷,程奇,任延国,章力建,沈桂芳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73-78 . 
    摘要 ( )   PDF (9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是位于苯丙烷类共同代谢途径中类黄酮、木质素以及肉桂酸酯等分支代谢途径交叉点上的关键酶,对整个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4CL基因的表达可被真菌侵染,紫外辐射,机械损伤等外界刺激所诱导。笔者将水稻R4CL-1基因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导入烟草基因组中,并在紫外诱导下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β-Glucuronidase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在转基因烟草植株幼叶的叶脉及其周围细胞、幼根的根尖细胞及维管组织、成熟花的花瓣及柱头、未成熟种子的表皮细胞和成熟种子的胚中都检测到了GUS活性,而在完全伸展的老叶、茎(幼茎和成熟茎)、老根和花的其它组织中均没有观察到GUS酶活性,从而证明了R4CL-1启动子能在植物发育过程中指导GUS报告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抗Atrazine基因导入黑龙江大豆品种及其表达和遗传
    岳绍先,傅骏骅,李连城,苑红丽,翟文学,陈洪,苏文泉,王宜利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78-83 . 
    摘要 ( )   PDF (2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子房直接注射法将抗Atrazine基因导入了24个黑龙江大豆品种(系)中。经两次叶片涂抹法检测证实,对Atrazine表现出抗性的植株达29.4%~43.7%。进一步用PCR法检测证明,在99份导入抗性基因的材料中有5份(内有F#-1代,F#-2代株)扩增到了抗性基因。这表明抗性基因导入后已获表达,并遗传到了后代。初步的大田检测表明,导入抗性基因的克交87-4265F#-2代植株,在出苗前土壤喷施Atrazine情况下植株不受害,生长正常,表明它对该除草剂有抗性,而对照株则92%受害死亡。
    提高兔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率的研究
    王斌,王敏华,李朝军,范必勤,张祖暄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84-89 . 
    摘要 ( )   PDF (11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不同培养液维持兔胚体外发育的作用,以及多种卵母细胞去核显微操作的去核效率,建立了高效的体外培养体系及去核方法。然后对16-细胞期卵裂球的细胞周期及核移植(Nuclear transplantation,NT)胚的核质比对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1期NT胚的发育率优于G#-2期NT胚(P<0.01)。当G#-1期NT胚的核质比等于卵母细胞时,78.5%(73/93)可在兔眼球玻璃体液(Rabbit vitreous humor,RVH)中发育至囊胚期。这是迄今为止,在动物胚细胞核移植试验中所获得的最高发育率。
    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及其卵内的发育形态观察
    白启,刘光远,韩根凤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89-94 . 
    摘要 ( )   PDF (14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我国首次将具信号肽和内含子的植物源性基因在蚕体中得到表达
    季平,张志芳,何家禄,吴祥甫,Peter,Hing-Yat,Lam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93-93 . 
    摘要 ( )   PDF (1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崔洪志,郭三维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93-93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杂交剂(CHA)配制杂交小麦的研究
    刘植义,沈银柱,何聪芬,柏峰,赵凤悟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94-95 . 
    摘要 ( )   PDF (1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制种繁殖技术
    谭昌华,余国东,张宗华,张继君,李伯群,王卫强,石有明,张丕辉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01):  95-95 . 
    摘要 ( )   PDF (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