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8-05-20
      
    无栏目
    1998年 第3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0-0 . 
    摘要 ( )   PDF (8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
    张增艳,马有志,辛志勇,陈孝,武东亮,林志珊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1-5 . 
    摘要 ( )   PDF (1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未标记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DNA作封阻DNA(blocking DNA),对3个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抗性源于L1的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Yw642为小片段易位系,含40条小麦染色体和2条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易位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位于小麦染色体的端部;染色体配对和抗性分析表明该种质为纯合易位系。抗性源于无芒中4的小麦新种质Hw240和Yw060遗传构成不同:Yw060为易位系,含40条小麦染色体和2条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Hw240为代换易位系,含38条小麦染色体、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和2条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在这2个种质中,易位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均位于小麦染色体端部。
    转抗菌肽基因提高马铃薯对青枯病的抗性
    贾士荣,屈贤铭,冯兰香,唐惕,唐益雄,刘坤,赵艳丽,白永延,蔡敏莺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5-12 . 
    摘要 ( )   PDF (3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对12种已知抗菌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以天然抗菌肽中杀菌活力最强的Cecropin B为蓝本,设计并手工合成了3种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具有强杀伤活性的新抗菌肽ABP3、Shiva 2A及WHD。将抗菌肽Cecropin B、Shiva A的单价基因Cecropin B、Shiva A及Cecropin B/Shiva A双价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我国7个马铃薯主栽品种(系)中,获得了1050个转基因株系。分子检测证明了目的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整合与表达。在温室及田间人工病圃对部分转基因株系接种青枯菌进行了抗病体鉴定,从75个经过多年多点重复鉴定的株系中,筛选得到了3个比起始品种抗病性提高1~3级、达到中抗的株系。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PCR-RFLP鉴定体系的建立
    宋福平,张杰,黄大昉,谢天健,杨自文,戴莲韵,李国勋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13-18 . 
    摘要 ( )   PDF (2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苏云金芽孢杆菌(Bt)cry2、cry3、cry4/cry10型基因的保守区分别设计了3对通用引物S5un2/S3un2、S5un3/S3un3和S5un4/S3un4。PCR扩增产生约1.2kb、1.4kb和1.5kb的产物,然后分别用HincⅡ/MspⅠ、Bg1Ⅱ/PstⅠ和BstEⅡ/DraⅠ酶切,并经RFLP分析鉴定Bt菌株的cry基因型。利用该方法对含已知cry2、cry3、和cry4/cry10型基因的Bt菌株和遗传工程菌进行基因分析,得到的结果与预测的RFLP相符,证明该方法可行。在此基础上对14株Bt分离株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其中有9株分离株含cry2型基因;仅菌株Bt22含cry3型基因;所有被测菌株均不含cry4/cry10型基因。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估值的研究
    薛光行,陈平,陈长利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19-24 . 
    摘要 ( )   PDF (2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包括诱导败育临界日长SDx和完全不育临界日长LDx)值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当日平均气温由27.6℃下降至25.1℃时,,农垦58s的LDx由13.8h增加到14.5h,每降温1℃约增加0.2h以上;参试农垦58s、N5088s和7001s在25.1℃的SDx约13.0h,LDx约14.5h;在23.6℃低温下栽培的同一光敏不育水稻的样本内个体的LDx值不一致。笔者就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值的选择方向问题进行了讨论。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高明尉,Anna,McClung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25-29 . 
    摘要 ( )   PDF (2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RVA谱(用粘度速测仪RVA测得的粘滞性谱)和米饭质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VA谱能较好地区分AAC相似的优质和劣质品种。公认的食味较好的优质品种的RVA谱往往崩解值大多在100RVU(RVA粘度单位)以上,而消减值小于25RVU,且多数为负值;相反,食味差的品种崩解值低于35RVU,而消减值高于80RVU。米饭质地与RVA谱特征存在密切关系,米饭硬度与消减值极显著正相关,γ高达0.902#+**,与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γ为-0.772#+**;米饭粘性恰好相反,与消减值和回复值的γ分别为-0.800#+**和-0.718#+*。米饭的硬度与AAC的相关性因所用品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粘性始终与AAC呈极显著负相关,γ在-0.869#+**左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AAC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52#+**和0.635#+**。
    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研究
    卫云宗,乔蕊清,温钟瑞,谢福来,刘新月,宁东贤,王美玲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30-36 . 
    摘要 ( )   PDF (2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旱性遗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和反交效应均达极显著的水平,其均方比为1.630∶1.021∶1;抗旱性遗传背景是由加性基因、非加性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构成;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抗旱性的遗传背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抗旱性的广义遗传力为76.10%,而狭义遗传力则为17.51%;各亲本抗旱性对后代传递的整齐度以亲本晋麦33号较好。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周新安,彭玉华,王国勋,常汝镇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37-43 . 
    摘要 ( )   PDF (2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中国大豆品种资源数据库所记录的各品种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并结合中国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研究结果,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计算我国各省(市、区)大豆品种资源各种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并依此推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结果表明,中国栽培大豆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市);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后向东北和西北扩散,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起源地可能在四川,以后向南、东南方向传播。此外,初步分析了中国栽培大豆不同类型的演变关系。
    甘蓝型油菜DH群体几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余凤群,金明源,肖才升,王蕾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44-48 . 
    摘要 ( )   PDF (2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构建了甘蓝型油菜(保604×Topas)F#-1代的DH群体,利用该群体估测了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角果密度、果长和千粒重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基因数目及基因间的互作方式。通过估算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影响各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表明,影响株高的多基因间无互作,控制千粒重的多基因间亦无互作,而分别控制分枝高度、全株角果数和角果密度各性状的多基因存在互补作用,分别影响主花序长度、每角粒数和角果长度的多基因存在重叠作用。
    中国芝麻资源核心收集品研究
    张秀荣,郭庆元,赵应忠,冯祥运,周明德,Toby,Hodgkin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49-55 . 
    摘要 ( )   PDF (29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国收集编目的4251份芝麻种质资源材料,依据来源、品种类别、生态类型3层分成14个组。应用计算机系统对随机小样本的14个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选择确定了离差平方和法是芝麻资源聚类的适宜方法。通过组内聚类分析并结合随机选取和预选比例20%的原则,预选出核心收集品材料884份,对其14个性状的6个特征值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基本代表了总收集品的遗传变异范围。对预选核心收集品在中国3个生态试验点两年的农艺性状鉴定表明:6个质量性状的5304性状次与原评价资料之间完全一致的为97.85%,3个数量性状呈良好的显著正相关。对决选的核心收集品代表性测验表明,14个性状的平均值符合率达97%以上,标准差符合率在90%以上,表明核心收集品良好地代表了预选核心收集品。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及其分子指纹分析
    朱有勇,王云月,Dilbag,S.M.,Bruce,R.L.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56-61 . 
    摘要 ( )   PDF (2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0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和RAPD指纹扩增,完成了供试菌株致病类群与其RAPD指纹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个菌株对5个棉花品种的抗感反应及其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种不同的致病类群;用10个随机引物对20个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产生92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带);用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20个供试菌株聚类为9个RAPD指纹组。相关性分析表明,致病类群与RAPD指纹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部分单引物扩增的RAPD谱型有明显对应关系,如引物OPC-15随机扩增的RAPD谱型,除致病类群VG3的菌株外,其余致病类群均有对应的RAPD指纹谱带;其它引物(OPC-05,OPM-13,OPA-02,OPL-02)也有相似的结果。
    氮钾供应水平与水稻生育后期对不同形态氮吸收的关系
    罗安程,杨肖娥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62-65 . 
    摘要 ( )   PDF (1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水稻生育后期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养分供应状况有很大关系。在低氮、钾养分时,水稻在生育后期对铵态氮吸收较多,而在高氮、钾条件下,则对硝态氮有较大的吸收。通过研究在不同养分条件下水稻根系活力(α-萘胺氧化力)、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表明,氮、钾养分是影响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水稻体内能量代谢过程而影响水稻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和同化。
    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何萍,金继运,林葆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66-73 . 
    摘要 ( )   PDF (1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分析及电镜检测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不足或过量均加速了生长后期叶面积系数及穗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进程,使叶片提早衰老,但二者作用机制不同。氮肥用量不足导致穗叶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性差,维管束鞘细胞碳水化合物累积减少,营养体氮素再分配率大而引起叶片早衰;而过量供氮则导致生长后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过高,氮素代谢过旺,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以致下位叶不能得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而提早脱落,同时叶肉细胞叶绿体片层结构膨胀,呈“肉汁化”特征,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粒大量消耗,无核淀粉粒出现,从而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降低而出现早衰。
    瘤胃稀释率对蛋白质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孟庆翔,Monty,S.,Kerley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72-78 . 
    摘要 ( )   PDF (30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连续培养系统的12个发酵罐进行2次培养试验,研究瘤胃稀释率(D)对于活体外蛋白质发酵和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6个瘤胃稀释率分别为每小时发酵液流出量占发酵罐体积的0.025,0.050,0.075,0.100,0.150和0.200倍。以大豆提取蛋白为试验日粮,随着D的提高,饲料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蛋白真消化率均呈二次曲线趋势下降。提高D导致发酵液pH值提高,NH#-3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下降。每个VFA摩尔比例随D的改变而变化,并表现出蛋白质发酵特征。微生物N日产生量和微生物生长效率随D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蛋白质发酵的最大微生物生长效率为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合成微生物N 71.4g,其相对应的D为0.207/h。二次曲线模型适合于描述微生物生长效率。
    牛体外受精胚胎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高建明,朱裕鼎,刘云海,敖红,杨文胜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79-85 . 
    摘要 ( )   PDF (2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TCM199为基础液,对常规IVM/IVF牛早期胚胎进行了无血清(1mg/ml,PVA,聚乙烯醇)和有血清(20%FCS)培养的对比实验。通过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9种添加物,初步筛选出了在5%CO#-2、95%空气、39℃、饱和湿度培养环境下的牛体外受精胚胎无血清培养体系为:TCM199+EDTA0.1mmol/L+I5μg/ml+T5μg/ml+S5ng/ml+EGF10ng/ml+牛磺酸7mmol/L+亚牛磺酸5mmol/L+PVA1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mg/ml。无血清培养与有血清培养囊胚率(7.1%对14.3%)、扩展囊胚率(4.3%对7.1%),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结果还表明,外源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对胚胎发育无促进作用;有血清组与无血清组胚胎的各发育阶段(桑椹胚、囊胚、扩展囊胚)细胞核数量无明显差异(P > 0.05)。
    琼脂浓度对水稻花药绿苗率的影响
    冯双华,李阳生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86-88 . 
    摘要 ( )   PDF (1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雨胁迫下稀土元素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
    严重玲,洪业汤,杨先科,付舜珍,吴善绮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89-91 . 
    摘要 ( )   PDF (1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高产抗倒伏粳稻新品种A稻6号育成
    吴向东,周行岳,李亚泉,王奉斌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2-92 . 
    摘要 ( )   PDF (1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可持续生产的新技术途径——短季棉提早套种密矮早模式
    毛树春,宋美珍,庄军年,张朝军,韩迎春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2-92 . 
    摘要 ( )   PDF (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4-94 . 
    摘要 ( )   PDF (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西北农作物细胞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5-95 . 
    摘要 ( )   PDF (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及黑龙江省谷物品质与谷物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6-96 . 
    摘要 ( )   PDF (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7-97 . 
    摘要 ( )   PDF (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高产生理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31(03):  98-98 . 
    摘要 ( )   PDF (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