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32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1999-09-20
      
    无栏目
    1999年 第5期 目次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0-0 . 
    摘要 ( )   PDF (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几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DNA籼粳分化程度的研究
    孙传清,姜廷波,陈亮,孙新立,李自超,王象坤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8 . 
    摘要 ( )   PDF (3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经过筛选的11个籼粳分化特异探针对培矮64S、N422S、108S、LS2S等4个不育系和57份恢复系的DNA籼粳分化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DNA在籼粳分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其TDj值的分布范围为0.0674~0.8864。大多数品种籼粳分化比较彻底,DNA上处于典型籼粳之间的中间型的材料很少。培矮64S、中413、特青2号、桂朝2号、晚三、密阳23等品种的TDj值小于0.1,属于典型籼稻;优良三系杂交籼稻恢复系明恢63和密阳46虽然在分类上属于籼稻,但都含有一定粳稻成分。LS2S、零轮、C4182、C418、C411、中作9299、中作946、中花3号、Mars等都为偏粳,它们的TDj值均小于秋光、中作93等典型粳稻。通过部分品种的DNA的TDj值与同工酶TDj值比较研究发现,二者结果基本一致,但DNA TDj值提高了检测不同品种遗传分化程度的灵敏度。
    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李辉,陈孝,辛志勇,马有志,徐惠君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9-17 . 
    摘要 ( )   PDF (3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3)/4×Wan7107的幼胚培养及花药培养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Pm97033等。利用白粉病抗性鉴定、细胞遗传学分析、生化标记、分子原位杂交等手段,鉴定出该材料为6DL/6VS臂间易位系。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它与农艺亲本Wan7107及6D/6V异代换系96N621-3-7-3测交F#-1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频率分别为92.5%和79.4%。与中国春6A、6B、6D重双端体测交F#-1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1个异型二价体(tIt),21Ⅱ+1个异型二价体(tIt)及20Ⅱ+1个异型二价体(It)+1个端体(t),出现频率分别为89.4%、85.4%和94.3%。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它缺失簇毛麦6VL上的谷草转氨酶GOT-V#-2位点,而具有6VS上的醇溶蛋白Gli-V#-2位点。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Pm97033、Pm97034和Pm97035均为纯合的臂间易位系。易位系及其测交F#-1均对白粉病表现免疫。
    低酚棉中棉所20遗传特异性与丰产性机理的研究
    喻树迅,原日红,余学科,范术丽,黄祯茂,巩万奎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6-22 . 
    摘要 ( )   PDF (2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棉所20的低酚等主要性状的遗传特异性研究表明,两对纯合双隐性基因gl#-2gl#-2gl#-3gl#-3能够稳定遗传,花器外观表现为雌蕊柱头短,雄蕊花丝长且早散粉,大大降低异交率。因此,在不隔离种植情况下,可保持低酚棉大田纯度在98%以上。同时,采用拓展亲本来源、复合杂交等手段,克服了低酚棉遗传变异率低,以及遗传单一的弊端。中棉所20综合经济性状优于有酚棉中棉所16,且其叶绿素、蛋白质降低缓慢,SOD、POD酶的含量高、活性强。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的选育及其特性
    盖钧镒,丁德荣,崔章林,邱家驯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23-27 . 
    摘要 ( )   PDF (2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N8855×N2899的F#-1表现雄性不育,经与N2899连续回交4代,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花粉败育率为100%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不育系雌性育性正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雄性不育性稳定。在回交世代BC#-1F#-1、BC#-2F#-1不育株中发现个别花内含有2个雌蕊(周围20个雄蕊)、3个雌蕊(周围30个雄蕊)等异常现象。
    黄瓜对不同温度逆境的抗性研究
    马德华,庞金安,霍振荣,李淑菊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28-35 . 
    摘要 ( )   PDF (37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和比较了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的抗性。耐低温能力较强的自交系耐高温能力亦较强;而耐低温能力较差的自交系耐高温能力也较差,说明部分品种的黄瓜幼苗对不同温度逆境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温和低温对黄瓜种子的发芽能力影响不同,低温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大,仅延缓了发芽的速度;高温显著降低抗性较弱品系的发芽率。温度逆境胁迫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且以叶绿素a下降为主。温度逆境胁迫后,Gs下降,但Ls显著降低,AQE和CE降低,Ci上升,说明叶片的光合机制遭到了明显破坏,非气孔因素是Pn降低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对不同温度逆境在某些抗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乙烯对水稻CMS系及其保持系蛋白质、核酶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田长恩,段俊,梁承邺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36-42 . 
    摘要 ( )   PDF (2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CC处理保持系会降低花粉的可育度,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酶和DNA酶活性下降;并使O#+(-)#-2的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CAT和SOD活性下降,POD活性上升。用AVG处理不育系,可使其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提高,使其幼穗蛋白质、DNA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酶和DNA酶活性下降,并使O#+(-)#-2生成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下降,使CAT、SOD和POD活性上升;ACC可降低AVG的这些效应。提示乙烯可能通过调节大分子和活性氧代谢而影响花粉育性的表达。
    玉米自交系木质部伤流液中氮素形态差异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
    陈范骏,米国华,刘建安,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43-48 . 
    摘要 ( )   PDF (2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苗期玉米木质部伤流液中的氨基酸/硝态氮水平变异及其与田间产量的相互关系。在两个氮水平下,10个玉米自交系的田间产量变异分别达53.80%(不施氮)和59.89%(高氮),盆栽条件下苗期生物量变异为23.82%(不施氮)和26.37%(高氮),苗期生物量与田间产量间相关不显著。苗期木质部伤流液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变化较大,低、高氮水平下,氨基酸浓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0%和60.45%,硝态氮分别为43.33%和16.82%,氨基酸/硝态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39%和54.91%。在低氮条件下,伤流液中的氨基酸浓度、氨基酸/硝态氮与田间产量的相关达到极显著,这可能与氮在根中的还原及地上与地下部氮循环有密切关系,有可能作为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品种筛选的指标之一。
    大麦黄矮病毒缺失复制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小麦的获得
    田苗英,吴茂森,陈彩层,肖红,成卓敏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49-54 . 
    摘要 ( )   PDF (2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1134bp的缺失复制酶基因。将扩增的片段克隆到pUC19的SmaI位点上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正向插入的重组质粒pUC19D。以KpnI和XbaI从pUC19D上切下此基因并插入质粒pEmu-mcs-N得到植物表达载体pPPI8。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普通小麦品种陇鉴127、陕160和晋麦47,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检测,3个品种均获得了转基因小麦植株。
    烟草品种对常见根结线虫抗性鉴定的研究
    喻盛甫,白万明,胡先奇,王扬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55-61 . 
    摘要 ( )   PDF (2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个烟草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Meloidogyne incognita race 1)、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M.arenaria race 2)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的抗性进行了鉴定。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C95、K326(U)、G28、V2、3027、黔所2号、317、K326(Y)、3040、4072对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抗病,中烟14、温格尔、SC58、红大、Coker48、4048、3074、NC82、871则感病;供试的19个品种均对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爪哇根结线虫感病,其中871对花生根结线虫2号小种、317对爪哇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在抗性鉴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烟草品种抗根结线虫鉴定方法规范化的建议。
    高寒半干旱区春小麦田施肥及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王殿武,刘树庆,文宏达,高如泰,谢建治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62-68 . 
    摘要 ( )   PDF (2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寒半干旱区中壤质草甸粟钙土农田施肥及水肥耦合效应明显,氮磷合理配施增产58.5%~74.9%,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8~2.49kg·mm#+(-1)·ha#+(-1)。供水量230~350mm下氮磷配施改善了地上部生物学性状,且以供水量350mm N120P60最佳,但水分是限制春小麦生产力的主导因素,而土壤养分次之。供水量290mm N120P120处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达7.69kg·mm#+(-1)·ha#+(-1),供水量350mm N60P120氮肥利用率最高,籽粒和地上部植株分别为38.95%和68.80%,而供水量290mm N120P60磷肥利用率最高,籽粒和地上部植株分别为15.83%和27.88%,水肥合理耦合有效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率。
    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
    胡秋辉,潘根兴,丁瑞兴,安辛欣,吕心泉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69-72 . 
    摘要 ( )   PDF (1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高硒土壤茶园、低硒土壤茶园、传统制茶工艺、制茶新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茶叶含硒量对富硒茶硒的浸出率无显著影响,制茶工艺对茶叶硒的浸出率影响显著,传统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为12.40%~19.58%,红茶高于绿茶。笔者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富硒茶硒的浸出率为19.41%~29.38%,硒的浸出率提高50%。不同来源的富硒茶中近80%以上的硒为有机硒,并主要呈蛋白质结合态。富硒茶粗蛋白质中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随茶叶含硒量提高而增加。不同来源的富硒茶含硒蛋白SDS-电泳带分析表明,富硒茶的化学性质相似,低硒土壤茶园通过施用硒肥,经茶树生物转化生产富硒茶与天然富硒茶无显著差异。
    离体研究脂肪型与瘦肉型猪脂肪组织代谢的年龄性变化
    孙金梅,杨公社,路兴中,唐文花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73-78 . 
    摘要 ( )   PDF (27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离体组织培养技术对不同经济类型猪种的脂肪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脂肪的分解代谢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脂解率明显下降。香猪利用#+14C-葡萄糖掺入总脂、脂肪酸、甘油及CO#-2的能力均显著高于长白猪,且脂肪酸的合成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甘油的合成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脂肪的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平衡的结果最终说明了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沉积增多的规律。
    铬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特性、免疫功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郭艳丽,罗绪刚,郝正里,刘彬,陈继兰,高福森,余顺祥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79-86 . 
    摘要 ( )   PDF (35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294只3周龄Arbor Acres(AA)商品代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中两种铬源(三氯化铬和酵母铬)及4个铬添加水平(0、0.4、2.0和10.0mg/kg)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特性、免疫功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鸡共分7组(两铬源共用零添加组),试验期3周。结果表明,三氯化铬在提高肉仔鸡饲料转化效率及法氏囊相对重量上比酵母铬更有效(P < 0.10),其余多数性能指标在两铬源间无显著差异(P > 0.10);日粮中添加2.0和10.0mg/kg水平铬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和胸肌率(P < 0.05),铬水平对其余多数指标无影响(P > 0.10);除胸肌率(P < 0.03)外,其余指标均未观测到铬源与铬水平的互作(P > 0.10)。
    奶牛活体采卵的研究
    倪和民,郭勇,朱裕鼎,刘云海,窦忠英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87-95 . 
    摘要 ( )   PDF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6组抽吸负压为50~300mmHg(每组按50mmHg递增)的奶牛活体采卵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证明100mmHg为最佳吸卵负压(卵母细胞回收率为37.2%,优质卵母细胞率为89.5%);青年和成年母牛每周1次采卵,平均可获得卵母细胞分别为2.4和1.9枚;每周2次采卵平均可获卵母细胞分别为4.4和5.4枚;每周1次和2次采卵的回收率分别可达48.0%和51.7%,而优质卵母细胞率可达93.5%和85.1%;对两头成年母牛每周采卵2次,连续采13周,共53头次,平均每头次采卵数为2.7枚,回收率为52.5%,优质卵母细胞率为85.1%;采用PMSG(500IU)和FSH(0.7mg)处理母牛后,再进行采卵,其结果分别为:每头次可采卵泡数为2.3和4.4个,可获卵母细胞数为1.1和2.3枚;3头母牛在发情第一天平均每头次可采卵泡数为8个,平均可获卵母细胞5.7枚。
    水稻离体培养育性恢复突变的遗传学分析
    范树国,梁承邺,刘鸿先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95-97 . 
    摘要 ( )   PDF (13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麦小花原基分化和退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
    李存东,曹卫星,戴廷波,严美春,王兆龙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98-100 . 
    摘要 ( )   PDF (1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PPU对苹果组织形态发育及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影响
    饶景萍,郭卫东,彭丽桃,张军科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01-103 . 
    摘要 ( )   PDF (1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旱地农田肥水耦合效应及其模式研究
    金轲,汪德水,蔡典雄,周涌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04-106 . 
    摘要 ( )   PDF (1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蔬菜灰霉菌抗药性、杀菌剂残留检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李林,徐作珽,于建垒,赵德友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07-107 . 
    摘要 ( )   PDF (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命信息仪处理稻种后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贺超兴,过益先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08-108 . 
    摘要 ( )   PDF (5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09-109 . 
    摘要 ( )   PDF (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2(05):  110-110 . 
    摘要 ( )   PDF (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