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3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2-10-20
      
    无栏目
    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王德正,焦德茂,吴爽,李霞,李莉,迟伟,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汪秀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165-1170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转玉米 pepc基因水稻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玉米 pepc基因不仅在水稻中高水平表达而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非转基因对照提高 10倍以上 ,其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分别比原始亲本Kitaake提高 14 .9%、5 .7%、1.3%和 13.9%。 1998年以来 ,利用转 pepc基因水稻与杂交稻亲本杂交 ,经 5年 7代选育得出以下结果 :(1)玉米 pepc基因在新遗传背景下仍能高水平表达并能稳定遗传 ;(2 )F1的PEPC活性介于双亲之间 ,其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 ,与双亲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利用高光效基因提高水稻杂种优势具有可行性 ;(3)PEPC活性与饱和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4 70 ) ,可将水稻叶片中的PEPC活性作为鉴定高光效水稻的主要生理指标 ;(4)转育成 3个较稳定的高光效水稻株系 ;(5 )建立了潮霉素催芽初选、分子标记抽检、田间表型决选和生理生化指标定量鉴定的高光效水稻筛选技术体系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中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多态性
    倪中福,张义荣,梁荣奇,刘广田,孙其信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171-1176 . 
    摘要 ( )   PDF (5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方法对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及密穗小麦在Glu A1、Glu B1和Glu D1位点上 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y亚基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与SDS PAGE分析结果完全吻合 ,其中以Glu B1位点上的遗传变异类型最多。研究还发现 ,针对y亚基基因重复区域设计的特异引物能够将Glu 1Dy12和Glu 1Dy10亚基明显区分开来。由于Glu1 Dx5与Glu 1Dy10亚基及Glu 1Dx2与Glu 1Dy12亚基紧密连锁 ,因此可以利用该引物进行优质亚基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作
    中国小麦硬度分布及遗传分析
    周艳华,何中虎,阎俊,张艳,王德森,周桂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177-1185 . 
    摘要 ( )   PDF (2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 10 0份冬麦和 4 1份春麦调查了小麦品种的硬度分布及其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 ,用荔垦 2号 /豫麦 2号、85中 33/温麦 6号和 85中 33/ 95中 4 5 9,共 3个组合的P1、P2 、F1、F2 和F3 研究了硬度的遗传规律。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 (SKCS)和近红外仪 (NIR)测定的硬度值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r =0 .85~ 0 .94 ;硬度与角质率r =0 .73~ 0 .79,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可用角质率来初步判断硬度。我国小麦硬度变化范围大 ,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 ,总体上 ,北部冬麦区品种硬度较高 ,南方冬麦区小麦硬度较低 ,春麦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硬度与大多数籽粒性状相关不显著 ,与面粉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出粉率和面粉灰分间的相关系数因冬春麦类型而不同。硬度受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为辅的 1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控制 ,软质对硬质为显性 ,遗传力较高 ,为 0 .78,对硬度进行早代选择有效
    应用RAPD分子标记鉴定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陈亮,王平盛,山口聪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186-1191 .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RAPD标记对原产于云南等地的 2 4份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RAPD标记在鉴定茶树种质资源方面非常有效。有 3种独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 :特殊的标记 ;特异的谱带类型 ;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类型的组合。 16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 3个特异标记的缺失可以鉴定 14份资源 ;OPO 13扩增的 13种谱带类型可以鉴定 10份资源。利用最少数量引物获得最大鉴定能力 ,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尤为重要。OPO 13、OPO 18、OPG 12和OPA 13等 4个引物带型的组合则可以鉴定所有 2 4份资源 ,包括形态和生化成分上几乎没有差异的 2株毗邻野生茶树
    转基因产品致敏性评估的规范化
    倪挺,胡鸢雷,林忠平,李宏,张宏誉,彭于发,董志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192-1196 . 
    摘要 ( )   PDF (2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转基因产品商业化之前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其中包括对潜在致敏性的评价。介绍了多个国际组织对致敏性的评估程序 ,并对致敏性测试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论述。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在国际贸易中转基因产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加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性中致敏性的评估程序及评估技术与国际接轨日益重要。笔者建议尽早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而又全面的转基因产品潜在致敏性评估体系
    用面向对象方法、Visual C++研制水稻生长模型(RGM)系统
    米湘成,邹应斌,石纪成,蔡盛,彭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197-1203 . 
    摘要 ( )   PDF (8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iceGrowthModel(RGM)作为一个实例 ,为作物生长模型软件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系统分解和系统组织的框架。利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设计方法 ,将作物 环境系统抽象为多个子系统或生理过程 ,分别设计多个类 ,模拟这些子系统的功能。由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类与类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通过类间接口彼此相互关联 ,使系统易于维护、扩充和重新开发利用。RGM又将VisualC ++的文档 -视结构扩展为模型 -文档 -视结构 ,为系统中类的组织 ,提供了框架结构。模型 文档 视中文档类 ,通过操纵模型类获取模拟的最终结果 ,并负责数据的管理 ,同时作为视类和模型类的通讯中介 ;视类显示文档的数据 ,并把用户的操作翻译成对文档类的操作。整个系统分工协作 ,类间进行有效的通讯 ,有机地组织为一个整体
    旱地小麦根系的再生能力及化学调节
    赵先贵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04-1207 . 
    摘要 ( )   PDF (1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模拟试验、田间试验和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小麦根系的再生能力及CCC(氯化氯代胆碱 )处理对根系再生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经过冬、春干旱的危害 ,分布在耕作层的小麦根的表皮细胞全部剥落 ,完全丧失了吸收功能 ;当土壤水分状况改善后 ,这部分已受害的根虽无法恢复其吸收功能 ,但小麦可从分蘖节处再生新根 ,从而恢复其吸收功能。试验条件下 ,春季降水后每株小麦可产生 6条以上新的次生根 ,1%CCC浸种可提高根系再生能力达 2 0 %以上。因此 ,在旱地小麦生产中 ,应充分重视小麦根系的再生能力及各种化学调节手段 ,在返青至拔节期遇到 2 0mm以上的降水时 ,可追施适量速效氮肥 ,并采取保墒措施 ,以获得小麦高产。
    作物模型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分析
    谢云,James R.Kiniry,Jimmy R.Williams,陈友民,林而达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08-1214 . 
    摘要 ( )   PDF (23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行作物模型需要大量的输入变量。为了方便模型用户建立模型变量数据库 ,研究估计了作物模型 ALMANAC主要模型输入变量的重要程度。根据在美国德克萨斯州 8个县主要玉米品种的田间试验资料 ,首先建立了模拟 10年 (1989~ 1998年 )玉米和高粱产量的标准数据库 ,模拟结果与实产吻合程度很好。以此为基础 ,分别分析了产量对太阳辐射、降雨、土壤层厚度、土壤有效水分以及径流曲线数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径流曲线数变化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 ,其次分别是降雨和太阳辐射。玉米对所有变量变化的敏感性都大于高粱。获得合适的降雨资料 ,准确估计径流曲线数 ,对于作物生长模拟十分重要。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结合蛋白研究现状
    王朝华,董金皋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15-1220 . 
    摘要 ( )   PDF (2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是近年来毒素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真菌中广义蠕孢菌属 (Helminthosporium)、链格孢属 (Alternaria)、壳梭孢属 (Fusicoccum)、轮枝孢属 (Verticilium )等 10余种真菌毒素在结合蛋白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尤其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甘蔗长蠕孢毒素、燕麦维多利亚毒素、玉米长蠕孢T小种毒素、玉米炭色蠕孢菌毒素结合蛋白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提出毒素结合蛋白的研究应采取同位素技术与免疫化学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这对探讨植物与病原菌在分子水平上的识别机制将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
    黎裕,戴法超,景蕊莲,王天宇,杜金友,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21-1227 . 
    摘要 ( )   PDF (2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利用AFLP和SSR标记 ,对丹 340×沈 135的F2∶3 群体 (113个家系 )进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作图和QTL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 )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1999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4个QTL ,分别位于第 6、6、8和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4 9.9% ;对 2 0 0 0年的玉米全株抗病性 ,检测到 6个QTL ,2个位于第 6染色体上 ,3个位于第 7染色体上 ,1个位于第 10染色体上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77.6 % ;第 10染色体上的QTL是 2年间共同的QTL ,来自抗病亲本沈 135 ;(3)对每个QTL(定量特征点位分析 ) ,均检测到加性和显性效应 ,但相对大小有不同 ,各QTL以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为主要遗传方式 ;(4)控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之间存在上位性互作。
    通过转bar基因水稻与稗草杂交的亲和性研究评价基因漂移
    宋小玲,强胜,刘琳莉,徐言红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28-1231 . 
    摘要 ( )   PDF (1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生殖生物学方法研究了转bar基因水稻品种Y0 0 0 3和 99 t(父本 )与无芒稗 (母本 )的基因漂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手工杂交后 30min、1~ 4h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稗草开花后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 ,2个水稻品种的花粉在稗草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相似 ,且与稗草自花授粉相应时间的花粉萌发、生长情况有极明显差异。稗草自花授粉后花粉粒萌发生长正常 ,在 30min时 85 %的花粉粒花粉管穿过柱头 ,正在凝缩和释放内容物或内容物已经释放的花粉粒百分率逐渐增加 ;杂交后转基因水稻花粉在稗草柱头上都不能正常萌发生长并未能穿过稗草柱头。从而判定稗草与转bar基因水稻的不亲和性 ,表现在水稻花粉不能在稗草柱头上正常萌发生长 ,更不能穿过稗草柱头。同时通过去雄稗草授转基因水稻花粉后不结籽也证明了两者的不亲和性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林启美,赵海英,赵小蓉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32-1235 . 
    摘要 ( )   PDF (1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培养试验对微生物溶解不同来源磷矿粉的能力做了一些探索。结果表明 ,供试细菌溶解来自湖北宜都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能力比较强 ,培养 7d最高有 2 .73%的磷被溶解出来 ;而供试真菌溶解云南磷矿粉的能力最强 ,也能溶解来自四川清平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 ,培养 7d最高有 11.91%的磷被溶解出来 ,而培养 8d高达约2 5 .4 0 %的磷被溶解出来 ,二者溶解湖北钟祥磷矿粉的能力比较弱。预先对磷矿粉进行微波、超声波和高温(30 0℃、5 0 0℃、80 0℃ )处理 ,不能提高溶磷率
    不同轮作措施下瘠薄红壤中碳氮积累特征
    李忠佩,唐永良,石华,张桃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36-1242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长期田间试验 ,观测不同恢复利用模式下物质循环和瘠薄红壤中有机碳、全氮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的恢复利用模式下植物生物量、有机质归还量以及氮素平衡状况都有明显差异。如果林粮轮作处理配合合理施肥 ,可使地上部植物生物量达到纯林处理的 75 %~ 10 0 %水平 ,有机质的归还量相当 ,氮素处于盈余状态 ,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作物的生产力不断增加。不同模式利用 11年后 ,纯林处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达到 14~ 16g·kg-1,全氮含量达到 1g·kg-1以上 ;林粮轮作处理的相应值为 9~ 11g·kg-1和 0 .6~ 0 .9g·kg-1;常规耕作处理为 7g·kg-1以下和 0 .6 g·kg-1以下 ;这分别是目前较高熟化程度、中等肥力、低肥力红壤旱地的含量水平。采用较合理的种植模式和施肥措施 ,瘠薄红壤或低肥力红壤的肥力可在 10年左右时间恢复到中高度熟化水平。因侵蚀造成大量损失可能是旱地红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瘠薄红壤恢复利用后有机碳的积累量大大增加 ,表明其在固持大气CO2 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刺梨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樊卫国,刘国琴,何嵩涛,安华明,文晓鹏,罗充,刘进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43-1248 . 
    摘要 ( )   PDF (3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土壤干旱胁迫的方法 ,发现刺梨 (RosaroxburghiiTratt .)的抗旱力甚弱 ,在黄壤上 ,其萎蔫系数高达2 2 .7%。受旱后 ,其叶水势、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都明显下降 ,轻度干旱时 ,其根中的NR活性迅速大幅度下降 ,叶中的SOD、POD活力及GA1+ 3 、IAA、ZRs含量也明显降低 ,根和叶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脯氨酸显著增加。正常情况下 ,刺梨根、叶、茎中NR活性比值约 1∶0 .4 5∶0 .11。在严重干旱胁迫时 ,茎和叶与其根相比更能够维持较高的NR活性
    施肥方式对缺锌小叶病苹果树锌营养的影响
    王衍安,范伟国,张方爱,李玲,李德全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49-1253 . 
    摘要 ( )   PDF (2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盛果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补锌措施对缺锌小叶病防治及锌运转和营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10月中旬落叶前根外喷施 15 %ZnSO4·7H2 O可大幅度提高枝干锌贮藏营养水平 ,有利于平衡锌在根、枝、叶间的分配 ,调节树体内P、K、Zn间的平衡 ,提高锌运转能力和有效性 ,满足树体周年发育需求 ;秋季土壤施锌肥可提高根锌贮藏水平 ,但锌的运转力相对较低 ;萌芽前根外喷锌可提高早期枝叶锌营养水平 ,但持效期短。花后 3周根外喷锌对锌运转影响很小
    茎部注射稀土元素对金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吴其飞,黄达明,董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54-1259 . 
    摘要 ( )   PDF (2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茎部注射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来考察对金柑叶的相对生长率、新梢相对生长率、叶绿素含量、产量、总酸度、总糖含量、Vc含量以及稀土在果实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茎部施肥对植株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果实中糖酸比增大 ,叶绿素含量和Vc含量增加 ,同时稀土元素在果实中有一定的富集 ;且茎部施用稀土浓度不同对金柑的影响也不同 ,茎部施用稀土效果优于根部施用稀土。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 ,综合评判结果也与之相一致。
    草莓未减数配子形成的细胞学研究
    时翠平,葛会波,张成合,郭振怀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60-1263 . 
    摘要 ( )   PDF (1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然产生 2n配子的二倍体新疆草莓为材料 ,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 ,观察了 2n花粉形成的细胞学过程。结果表明 ,草莓 2n花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中期Ⅱ两个纺锤体的定向发生改变所致 ,即由正常的十字形改变为平行形和八字形 ,进而导致二分体和三分体的形成。每个二分体将产生 2个 2n花粉 ,每个三分体将产生 1个 2n花粉和 2个n花粉。此外 ,还发现有极少量的 4n花粉 ,可能是四分孢子粘连、融合为一体的结果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肠粘膜蛋白质、DNA含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张军民,高振川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64-1268 . 
    摘要 ( )   PDF (4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日龄和体重相近的大长北仔猪 4 0头 ,公母各半 ,2 1日龄断奶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等氮等能的原则配制日粮 ,试验组日粮添加 1.2 %的谷氨酰胺。分别在 35日龄和 4 9日龄每组屠宰 5头性别相同的仔猪 ,以研究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小肠粘膜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显著增加试验组仔猪空肠DNA含量 ,但对回肠DNA和肠道蛋白质无显著影响 ;可显著增加试验组仔猪 35日龄粘膜厚度和 4 9日龄空肠绒毛高度 ,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粘膜厚度无显著影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以改善 35日龄仔猪空肠中段微绒毛的形态和结构 ,减少小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 ,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可防止空肠绒毛萎缩 ,对维持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高寒牧区甘肃马鹿产茸量的分析
    侯扶江,安玉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69-1274 . 
    摘要 ( )   PDF (2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祁连山北坡高寒牧区放牧甘肃马鹿产茸情况的分析表明 ,甘肃马鹿的鲜茸单产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11岁产茸量最高 ,此后产茸量下降。甘肃马鹿茸根围、眉枝长、冰枝基围、冰枝长、中枝长、中枝至茸端的距离等 6个茸尺性状与茸干重呈显著正相关 ,采用眉枝长、冰枝长和中枝长 3个性状建立综合评定指数 ,可有效评价该马鹿产茸量。灰色关联分析显示 ,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对产茸的影响有所差异 ,其中 5~ 6月是气候因素影响当年产茸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日照时数对当年鹿茸产量影响最大 ,总体而言气温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4岁马鹿的产茸量与上一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甘肃马鹿鹿群数量与产茸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可用于该鹿场产茸量预测。肃南鹿场现有甘肃马鹿鹿群及鹿茸的增加空间有限 ,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增鹿群
    微生物去毒剂去除饲料中真菌毒素的猪体试验
    张海彬,陆承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75-1278 . 
    摘要 ( )   PDF (18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用生物学方法取代理化方法去除饲料中污染的霉菌毒素。采用德国某公司提供的新型微生物去毒剂BH ,加入到含有脱氧雪腐镰菌醇 (deoxynivalenol,DON)的霉变小麦中 ,用仔猪和生长猪分别作动物试验测定其去毒效果。结果显示 ,DON显著降低仔猪和生长猪的增重速度 ,对生长猪增重的影响大于对仔猪的影响 ;添加BH则可显著减弱DON对仔猪和生长猪增重的影响 ,证明在动物体内BH可减弱DON的毒性作用 ;单独添加BH组猪的增重与对照组无差异 ,表明BH对动物增重无不利影响。DON对仔猪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 ,尤以谷 草转氨酶和谷 丙转氨酶的升高最为显著。体外试验显示 ,BH在液体培养基中 ,可降低DON含量。霉变饲料中添加BH ,未经动物胃肠道作用 ,其内的DON含量与添加BH之前相比 ,无明显差异
    谷秆两用稻优质稻草栽培食用菌研究
    郑金贵,陈君琛,杨菁,郑开斌,叶新福,黄勤楼,谢宝贵,陈炳焕,涂改临,陈旺瑞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79-1285 . 
    摘要 ( )   PDF (2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水稻秸秆品质进行遗传改良 ,选育出稻谷产量与推广品种相当、稻草品质优异的谷秆两用稻品种2 0 1。15N示踪表明 ,2 0 1能够把15N尿素有效地转化为稻草蛋白 (稻草15N回收率比CK高 10 4 .3% ) ;该稻草蛋白能有效地转化为菇体蛋白 (菇体15N回收率比CK高 2 1.7% )。 2 0 1优质稻草栽培草生食用菌 ,可提高菇产量和粗蛋白含量 :每公顷土地生产的 75 0 0kg稻草可增草菇 797.2kg、菇蛋白 6 7.9kg ;或增姬松茸6 75 .0kg、菇蛋白 80 .0kg。该优质稻草粉可替代等量麦麸栽培木生食用菌 (菇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与麦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栽培毛木耳、黑木耳、真姬菇、香菇、猴头菇时 ,稻草粉可替代占培养料总量 2 0 %的麦麸 ,栽培茶薪菇和金针菇时分别为 8%和 7.5 %。
    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水稻的气孔特性
    胡文新,彭少兵,高荣孚,J.K.Ladha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86-1290 . 
    摘要 ( )   PDF (2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了 4种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新株型和 4种籼稻的气孔频率、气孔阻力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 ,新株型的气孔频率显著低于籼稻 ,而气孔阻力高于籼稻 ,导致胞间CO2 浓度减小 ,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增大。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新株型的光合速率低于籼稻品种 ,并且与气孔阻力呈显著负相关
    波尔山羊和江苏本地山羊的AFLP和RAPD分析
    曹少先,杨利国,姜勋平,刘红林,陆维忠,向阳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10):  1291-1296 . 
    摘要 ( )   PDF (4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山羊共 10 5只 ,其中波尔山羊 6 0只 (公母羊各半 ,采血样 2 0个 ,组织样 4 0个 ) ,徐淮山羊 30只 (公母羊各半 ,每羊采血样 1个 ) ,海门山羊 15只 (公羊 7只 ,母羊 8只 ,每羊采血样 1个 )。分别提取DNA ,按品种构建DNA池。应用 36个选择性引物组合对波尔山羊、徐淮山羊和海门山羊品种间AFLP多样性进行研究 ,其中 2 9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 32 5 3个标记 ,包括多态标记 92个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 3.17个多态标记 ,多态频率达2 .8%。多态标记数较多的引物组合为 :E0 0 +ACG/M 0 0 +CAA(13个 )、E0 0 +ACG/M0 0 +CAG(10个 )、E0 0 +AAC/M0 0 +CAC(8个 )和E0 0 +AAC/M0 0 +ACT(7个 )。从 9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品种间多态性较强、重复性好的引物 2 2个 ,对 3个品种池DNA进行RAPD扩增 ,共扩增出 183个标记 ,其中多态标记 6 0个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2 .73个多态标记 ,多态频率为 32 .8%。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结果 ,即徐淮山羊与海门山羊遗传距离最近 ,徐淮山羊与波尔山羊次之 ,海门山羊与波尔山羊遗传距离最远。按UPGMA法将海门山羊与徐淮山羊聚为一类 ,其次为波尔山羊。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 3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差异 ,但AFLP方法多态标记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