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3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2-09-20
      
    无栏目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研究
    梁康迳,林文雄,王雪仁,陈志雄,郭玉春,梁义元,陈芳育,李亚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33-1039 . 
    摘要 ( )   PDF (2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NCⅡ交配设计的 2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 ,茎蘖数均以显性效应基因的表达为主 ,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会影响茎蘖数加性效应基因的表达 ,而对显性效应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茎蘖数在生长中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在茎蘖数发育的全过程中有选择地表达。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茎蘖数与有效穗数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优势强的群体紧密相关的时期提早 ,反之 ,则推迟 ;利用分蘖中期的杂种优势会导致最终生物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成穗率。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ATPase定位研究
    关和新,朱英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40-1043 . 
    摘要 ( )   PDF (19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敏核不育水稻可育花粉单核中位期外壁覆盖层和外壁内层界限明显 ,ATPase定位显示覆盖层外侧和花粉核有活跃的ATPase活性。单核边位期ATPase定位于覆盖层外侧、柱状层、内壁、线粒体以及核仁上 ;二核期ATPase定位于覆盖层外侧、柱状层、内壁和核。不育花粉单核中位期外壁发育不良 ,花粉核形状不规则 ,有明显核仁 ,核仁ATPase活性较核其余部分强 ;单核边位期不育花粉仍不能形成良好的外壁 ,ATPase主要定位于核、内壁和线粒体 ,覆盖层外侧和不规则的柱状层也具有ATPase活性。二核期不育花粉ATPase定位于内壁和变形的柱状层。可育花药单核中位期绒毡层ATPase定位于核和线粒体 ,同期不育花药绒毡层ATPase定位于核和核仁上。部分不育花药药隔维管束也表现异常。基于以上结果 ,认为不育花药绒毡层、单核中位期花粉核异常可能与败育有较密切的关系。
    籼型杂交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
    刘国栋,刘更另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44-1048 . 
    摘要 ( )   PDF (1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我国钾矿资源短缺、但作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的基本国情 ,从作物遗传多样性的角度 ,以稻株的吸钾速率、钾素利用效率和生物量等为评价指标 ,用业已建立的水培快速筛选方法对 2 8种不同组合的籼型杂交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无论是吸钾速率、钾素利用效率还是生物量 ,不同组合的差异十分显著。威优 6 4的吸钾速率最大 ,达 6 84.9nmolK+ ·plant-1·h-1,而协A/ 90 9的吸钾速率最小 ,仅 45 7.2nmolK+ ·plant-1·h-1,相差 49.8%;五叶期汕A/ 90 9钾素利用效率最高 ,达 81.8kg/kg,而汕优 6 4钾素利用效率最低 ,仅 5 5 .9kg/kg ,相差46 .3%;汕A/46 6 3 5的生物量最大 ,达 10 0 .8mg/ plant,协A/ 46 6 3 4生物量最小 ,仅 5 9.1mg/ plant,相差 70 .6 %。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臂7Ai-1L端体的细胞遗传学鉴定及显微分离与克隆
    林志珊,张增艳,辛志勇,马有志,孔凡晶,李连城,王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49-1054 . 
    摘要 ( )   PDF (4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细胞遗传学的方法 ,在确认测试材料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 (pollenmothercell,PMC)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的基础上 ,通过对测试材料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1PMC染色体配对构型的观察 ,并结合目标染色体所应具有的黄矮病抗性及芽鞘颜色的鉴定 ,证实了测试材料中的端体为目标染色体臂7Ai 1L。在此基础上显微分离、扩增了该染色体臂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连接、转化、克隆 ,初步构建了 7Ai 1L的DNA文库。对文库中部分阳性克隆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获得 6个中间偃麦草特异的序列。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组鉴定研究
    荣廷昭,李晚忱,曹墨菊,胡长远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55-1059 . 
    摘要 ( )   PDF (2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 3~ 6个不同的自交系分别作轮回父本 ,与S、T、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回交 8代以上 ,配成 14个同质异核不育系 ,再与具有不同恢复基因的 8个测验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测交种 ,通过田间观察和花粉染色镜检 ,鉴定测交种的育性恢复情况。自凤 1不仅对用Mo17、玉 30、合二转育的C组同质异核不育系具有恢复性 ,而且对用Mo17、黄早四、1792、2 92和玉 30转育的T组同质异核不育系也可完全恢复。因此 ,把自凤 1用作区分C组与T组不育胞质的测验种 ,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受核背景条件影响。用BamHI、Hind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和 pBcmH3、CoxⅡ两种线粒体cDNA探针 ,对 6个同核异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进行RFLP分析。同属C组的C、川G、类 2和类 34个不育胞质具有相同的RFLP ,但S、C、T组及正常胞质的RFLP明显不同。
    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60-1065 . 
    摘要 ( )   PDF (2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 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 2 2个品种以NCII法配制 6 6个杂交组合。连续 2年试验结果表明 ,F1与其亲本间单株产量、种子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两性状的平均优势范围分别为 5 .5 0 %~ 6 4.11%和 - 1.5 5 %~ 7.44 %,种子含油量杂种优势弱于单株产量。在单株产量的 3个主要构成因素中 ,全株总角果数杂种优势最强 ,每果粒数次之 ,千粒重最弱。单株产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 ,而种子含油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 ;配制组合时 ,对前一类性状可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进行亲本选择 ,而对后一类性状可根据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之和进行亲本选择。
    普通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和果聚糖的运转
    侯有良,钟改荣,L.O′Brien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66-1070 . 
    摘要 ( )   PDF (20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普通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和果聚糖的运转及其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基因型间营养器官在氮素和果聚糖的累积和运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蛋白质基因型营养器官氮素累积多且转移也多 ,后期吸收较少 ;而低蛋白质基因型则正好相反。叶片是氮素的主要贮存器官 ,果聚糖则主要贮存在茎鞘。增施氮肥提高了营养器官氮素的累积和运转 ,但降低了果聚糖的累积和运转。叶片、茎鞘、全株营养器官总氮素的运转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 ;茎鞘、全株营养器官总果聚糖的运转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果聚糖的运转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与氮素的运转则无相关。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71-1078 . 
    摘要 ( )   PDF (2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利用RAPD分子标记定位2个水稻稻瘟病菌非致病性基因
    林菲,李进斌,李成云,王玲,潘庆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79-1084 . 
    摘要 ( )   PDF (26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日本鉴别品种新 2号和K5 9,对源于云南省的水稻稻瘟病菌可育性菌株CHL12 4(MAT1 1)和CHL12 5 (MAT1 2 )及其杂交后代 72个子囊菌株的非致病性 (无毒性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CHL12 4对新 2号 (含有效抗性基因Pish)和K5 9(Pit)的非致病性分别由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和Avr2 Pit控制。通过对这 2个基因控制的非致病性反应进行列联卡方测验 ,显示这 2个基因连锁在一起 ,重组率为 2 6 .8%。进一步利用分离群体分析法 ,对这 2个基因进行了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发现 ,2个RAPD标记OPW 0 6 64 5和OPW 1364 5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连锁 ,它们的重组率分别为 2 7.8%和 2 6 .5 %;另 1个RAPD标记OPR11517则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t连锁 ,重组率为 2 3.5 %。
    农药对水稻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影响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罗时石,王泽港,冯绪猛,许俊峰,丁海东,吴进才,葛才林,马飞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85-1089 . 
    摘要 ( )   PDF (2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稻品种、喷药时期及施药浓度方面研究了三唑磷、井冈霉素、吡虫啉等农药对水稻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的影响。试验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的手段 ,在作物活体条件下 ,采用多探头作物活体养分测量仪采集了不同处理时水稻功能叶片标记光合产物的残留动态数据 ,运用动力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建立了隔室分析模型和数学描述公式 ,求解了相应的输出速率常数K值。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施用供试农药后 ,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水稻叶片标记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 ,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 ,产生的效应也增大 ;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是造成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INA细菌对杏幼果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寒性的影响
    杨建民,孟庆瑞,王雪冬,张元惠,孙福在,赵廷昌,李绍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90-1094 . 
    摘要 ( )   PDF (22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 2个杏品种幼果为试材 ,研究了低温及INA细菌影响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降低了杏幼果PSⅡ潜在活性 (Fv/Fo)、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Fm)和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 ,提高了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qN。即使光合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下降 ,INA细菌能加剧低温胁迫的破坏程度 ,使受害温度由- 4℃升高到 - 2~ - 3℃ ,是诱发幼果霜冻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 ,叶绿体PSⅡ活性中心的受害程度与品种及幼果大小有关。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杨建昌,王光火,邹应斌,张福锁,朱庆森,Roland Buresh,Christian Witt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095-1103 . 
    摘要 ( )   PDF (2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旱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施书莲,沈光裕,杜丽娟,钱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04-1108 . 
    摘要 ( )   PDF (2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就大田条件下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 (N2 O)排放影响的研究表明 ,以N2 O N的平均排放通量表示 ,花生处理为 2 5 .9μg·m-2 ·h-1,显著高于大豆处理的 2 1.2 μg·m-2 ·h-1,以非豆科作物旱稻处理最低 ,只有 18.4μg·m-2 ·h-1;以N2 O N的季节排放量表示 ,大豆处理显著高于花生 ,二者又都极显著高于旱稻 ,分别为0 .77、0 .70和 0 .5 5kg/ha。结果还表明 ,以N2 O的排放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比表示 ,大豆、花生和旱稻分别为0 .6 5 %、0 .33%和 0 .13%。豆科作物N2 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非豆科作物 ,豆科作物是农田N2 O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对红壤稻田系统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卫军,王凯荣,张光远,谢小立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09-1113 . 
    摘要 ( )   PDF (1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以无肥 (CK)为对照 ,有机物循环处理 (C)可增产 5 6 .5 %,NPK配合增产6 2 .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增产 80 .7%;施肥实现的水稻产量中由于化肥应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38.5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所占的贡献份额为 44 .7%;随着NPK配合程度的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降低到基本平衡 ,有机与无机肥配合能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氮、磷和钾进入红壤稻田系统及系统内有机物循环利用 ,可增强土壤氮、磷和钾养分库。
    新遗传资源林芝猪调查
    常洪,米玛次仁,李相运,任战军,顿旺,德吉央宗,常国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14-1118 . 
    摘要 ( )   PDF (2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调查了林芝猪的地理分布、产区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按系统内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正规畜牧学和生化遗传学工艺检测了林芝猪的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繁殖性能、胴体性状、肉质、肌肉保鲜特性和编码酶 -蛋白质的19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率分布 ,根据藏、汉、英文史籍、史料、藏学文献、民间口头记事分析了林芝猪的起源 ;拜询喇嘛教高僧、藏医、本人或亲友曾接受治疗的农牧民 ,记录归纳了林芝猪产品作为藏药材的应用。结果肯定 ,林芝猪具有潜在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生长猪消化道大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凝集素活性及其化学性质
    高巍,孟庆翔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19-1124 . 
    摘要 ( )   PDF (2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 (HA)和凝集抑制试验 (HIA) ,对大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凝集素活性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HA结果表明 ,在 3种菌的细胞表面均存在凝集素并能够凝集猪和兔红细胞 ,且乳杆菌对 2种红细胞的凝集活性较高。细菌经化学试剂 (高碘酸钠、SDS、EDTA、LiCl)和酶 (蛋白酶、胰蛋白酶、脂酶 )处理后的HA结果表明 ,凝集素为糖蛋白类物质。HIA的结果表明 ,大肠杆菌的凝集反应可被甘露糖 (1.43mg/ml)、半乳糖(2 .5 3mg/ml)抑制 ;乳杆菌的凝集反应可被鼠李糖 (1.45mg/ml)、甲基 β 呋喃半乳糖苷 (3.75mg/ml)抑制 ;双歧杆菌的凝集反应可被鼠李糖 (2 .2mg/ml)、半乳糖 (2 .3mg/ml)、墨角藻糖 (3.14mg/ml)、阿拉伯糖 (3.44mg/ml)、甘露糖 (3.74mg/ml)和果糖 (3.98mg/ml)抑制。兔红细胞经神经氨酸酶修饰后可显著提高 3种菌的凝集素活性 ,而经 β 半乳糖苷酶修饰后大肠杆菌对其凝集活性完全丧失 ,而后二者的凝集活性不受影响。上述结果提示 ,3种菌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是以细菌表面的糖蛋白类物质特异性识别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的方式来介导的。
    牛体外受精胚抗冻性原因初探
    李荣凤,细江实佐,盐谷康生,旭日干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25-1129 . 
    摘要 ( )   PDF (22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M 199、SOFaa(aa :aminoacids)和SOF对牛体外受精卵进行发育培养 ,比较了这 3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囊胚冷冻存活率 ,并采用脂肪颗粒染色法初步分析了影响胚胎抗冻性的原因。 3个处理组的冷冻存活率分别为78.5 %、46 .4%和 17.3%,三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1)。孵化率分别为 41.9%、2 3.2 %和 0 ,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7枚经M199培养的囊胚均呈现均匀的小脂肪颗粒 (直径 2 .5 μm左右 ) ,SOFaa培养的 11枚胚胎中有 1枚呈不均匀的大脂肪颗粒 (直径 6 .3μm左右 ) ,其它 10枚呈均匀的小脂肪颗粒 ,而SOF组则有 84.6 %(11/13)的胚胎呈大脂肪颗粒。由此可见 ,3个处理组的胚胎冷冻存活率与小脂滴胚比率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脂滴大小与胚胎抗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小脂滴胚较大脂滴胚具有更强的抗冻能力 ;发育培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培养液以及氨基酸的添加能影响胚胎内脂滴的大小 ,从而影响胚胎的抗冻能力。
    运输应激猪肝脏中热应激蛋白的定位与表达
    鲍恩东,Sultan K R,Nowak B,Hartung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30-1133 . 
    摘要 ( )   PDF (2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和Westernblot技术 ,对长途运输试验猪肝脏中 5种不同分子量的热应激蛋白HSP70 、HSP72 、HSP86、HSP90 和HSP2 7进行定位和表达。所有长途运输后应激猪和对照猪肝脏组织中均同时检测到了上述 5种HSP。肝细胞胞浆和胞核均显示阳性信号 ,但HSPs在肝细胞中的定位有差异 ,大多数HSP70 、HSP72 和HSP2 7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内 ,而HSP90 和HSP86阳性颗粒在核内的分布比其在胞浆中的分布更为明显。肝小叶周边区有明显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的肝细胞中HSPs的阳性染色信号较弱。 6h的长途运输应激后 ,与对照组相比 ,HSPs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 ,表现为HSP70 家族的HSP70 和HSP72 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升高 (P >0 .0 5 ) ,HSP90 家族的HSP90 的表达出现极显著的增加 (P <0 .0 1) ,然而 ,HSP90 家族的HSP86和小分子量家族的HSP2 7的表达量呈现明显的下降 (P <0 .0 5 )。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Vero细胞培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研究
    石岗,王宏俊,孙惠玲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34-1138 . 
    摘要 ( )   PDF (2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血清、pH、接毒量和收毒时间等培养条件的优化 ,确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在Vero细胞上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血清 2 %,pH 7.0 ,接毒量 5∶10 0 0 0 ,收毒时间为接毒后培养 10 8h。 2 5 0ml自制搅拌瓶和 5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研究结果表明 ,在 2g/L微载体的Vero细胞悬浮培养系统中 ,待细胞刚长满微载体时 ,按照确定的IBDV最佳增殖条件换液培养 ,病毒可在较长一段时间维持高的病毒滴度 ,最高滴度分别可达 8.875和8.5 8(-lgTCID50 ) ,比传统转瓶生产方法至少提高 1个毒价 ,可用于IBDV规模化生产。
    水稻种胚脂氧合酶-3和耐贮性关系的研究现状与策略
    沈文飚,郑天清,翟虎渠,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39-1144 . 
    摘要 ( )   PDF (24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稻谷贮藏期间脂质的降解是导致其品质下降并产生令人不快气味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发现 ,约占水稻种胚LOX总活性 80 %~ 90 %的脂氧合酶 3(LOX 3)是脂质降解并导致产生令人不快气味的主要关键酶 ,缺失体 (DawDam)的研究还表明 ,其活性缺失可以降低贮藏期间稻谷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水平 ,减少包括己醛、戊醛和戊醇等令人不快的陈化气味的累积 ;遗传分析的研究则证实LOX 3的缺失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另一方面 ,从酶学特性来看 ,种胚LOX 3与已纯化的水稻叶片LOX和克隆的 3种水稻叶片Lox的编码蛋白是明显相异的。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水稻种胚LOX 3缺失对耐贮性影响的研究 ;同时由于仍未克隆到编码稻谷种胚LOX 3的基因 ,更不太清楚其缺失的分子机理 ,而诸如大豆和豌豆等其它粮食作物种子中脂氧合酶缺失的表型则涉及结构基因中编码序列的单碱基颠换以及启动子区域的替代、插入和删除等 ,因此有必要克隆控制水稻种胚LOX 3缺失的隐性基因和相应的显性基因 ,阐明它们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制差异 ;最后进一步提出耐贮藏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理论和实践概念。
    葛根淀粉老化动力学的研究
    杜先锋,宛晓春,许时婴,王璋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45-1149 . 
    摘要 ( )   PDF (22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宽角X 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储存于不同温度下 ,随储存时间延长 ,葛根淀粉的老化度、老化速率等老化动力学问题。结果表明 ,完全糊化的葛根淀粉储存于 - 2 2℃ ,4℃和 2 8℃ ,均会发生老化作用而具有明显的X 射线衍射峰。所形成的老化淀粉衍射峰的衍射强度有较大差异。在 4℃储存时衍射峰的强度最大 ,2 8℃储存时衍射峰的强度最小 ,表明储存于 4℃时老化度最大 ,储存于 2 8℃时老化度最小 ,- 2 2℃的老化度居两者之间。在储存初期 (0~ 4d) ,老化度与储存时间基本呈正相关。根据Avrami方程计算的结果 ,储存于 4℃时的老化速率是 - 2 2℃储存时的 1.6倍 ,是 2 8℃储存时的 3.4倍。试验结果为生产具有较高储存稳定性和良好品质的葛根淀粉类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热处理提高芒果抗冷性与内源ABA的关系
    朱世江,季作梁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50-1153 . 
    摘要 ( )   PDF (1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观察了 38℃热空气处理持续时间对 2℃下贮藏 12d的芒果抗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2h以内 ,芒果的抗冷性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至 12h抗冷性最强 ;继续延长热处理时间至 72h ,抗冷性保持不变。说明使芒果抗冷性达到最强的热处理持续时间是一个跨度较大的区间。热处理 72h的芒果在低温贮藏的 12d内果皮的细胞膜透性保持不变 ,而未经热处理的对照果膜透性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与此同时经热处理的芒果在低温贮藏期间内源ABA含量高于对照。表明冷藏期间芒果组织中的ABA浓度高则其抗冷性较强。
    不同南瓜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动态变化
    张学杰,刘宜生,姚蔚,王长林,王迎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54-1158 . 
    摘要 ( )   PDF (2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 4个南瓜品种 (12 4、12 5属印度南瓜品种 ;黄狼、大粒裸仁属中国南瓜品种 ) ,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南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南瓜果胶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酸溶性果胶 (ASP) ,其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占总果胶 (TP)含量的 72 .8%~ 91.3%,水溶性果胶 (WSP)与草酸溶性果胶 (OSP)含量较少。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就WSP与OSP的变化规律而言 ,品种 12 4与 12 5表现基本一致 ,而黄狼与大粒裸仁表现基本一致 ;4个品种的ASP与TP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在第 30天含量达到最高 ,随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不同南瓜品种在同一生长期果胶含量有差异 ,12 4与 12 5的果胶含量均高于黄狼与大粒裸仁。 4个品种中 ,12 5的果胶含量最高 ,大粒裸仁南瓜含量最少 ,12 5在第 30天TP含量占果实鲜重的 2 .43%。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
    孔垂华,胡飞,陈雄辉,陈益培,黄寿山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  1159-1164 . 
    摘要 ( )   PDF (23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有抗草性能的化感特性广泛存在于众多的作物品种中 ,作物的化感作用与作物品种显著相关 ,作物品种间化感潜力的差异是不同品种产生和释放化感作用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差异造成的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作物众多品种资源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材料是作物抗草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建立快速有效的作物品种及单植株化感潜力的评价方法 ,尤其是利用现代色谱技术 ,以作物产生的特征化感分子为标记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作物品种和单植株的化感潜力。进一步利用传统杂交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将作物化感特性导入相应的商业品种中 ,培育具有抗草和高产优质及相关优良农艺特征作物新品种。最近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化感商业品种的选育已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