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4-10-20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徐正进,陈温福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07-1413 . 
    摘要 ( )   PDF (6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从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超高产有关的生理与遗传基础问题,指出新株型超高产育种是实现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的重要途径。
    中国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限制因素探讨
    晏本菊,任正隆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14-1421 . 
    摘要 ( )   PDF (7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 + 8,5 + 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58.7%和50.0%。供试材料在Glu-1基因座的品质评分平均为7.37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品系(种)得分为10分,占17.4%。结果表明,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群体中,优质谷蛋白亚基基因频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平均14.09%)和湿面筋(平均36.5%)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年份间表现较为稳定;然而它们的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普遍较低而且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是西南麦区品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些性状显示了品种间的巨大差异,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育种加以改良。相关分析结果指出:品质评分与各品质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彼此显著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与沉淀值、降落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指出谷蛋白含量比粗蛋白含量对面包烘烤品质更重要。本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南麦区的气候条件,在小麦的优质育种中,除注意优质谷蛋白亚基的引入、粗蛋白和面筋含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同时注意谷蛋白含量的改良、以及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的深入研究和直接选择。
    大豆对SMV数量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
    智海剑,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22-1427 . 
    摘要 ( )   PDF (52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发现大豆对SMV具有数量抗性的基础上,选用96份大豆品种材料研究其在接种Sa、SC8、N1、N3等4个SMV株系条件下的发病率、病级、潜育期和病害扩展速度等4个数量抗性组分的变异。结果表明,品种间4个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溧水中子黄豆、沛县天鹅蛋、诱变30等品种虽然对4个株系均感染,但在4个组分上均表现出较强抗性,且不同株系间差异较小,说明这些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具有广谱数量抗性。研究证实以往报道的一些抗感染品种如溧水中子黄豆、AGS-19,其实是抗扩展的数量抗性品种。邳县茶豆、淮阴秋黑豆等品种对SMV的抗性可能属于数量抗性与质量抗性的叠和。大豆对SMV的数量抗性是曾被学术界忽视而又值得利用的一类抗性,它一般比质量抗性具有更宽的抗谱和更好的持久性。
    皖杂40杂交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
    金骏培,张天真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28-1433 . 
    摘要 ( )   PDF (5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陆地棉杂交种皖杂40为基础材料,配制多世代群体,进行多年多点多世代群体联合试验,研究该组合杂种优势的表现及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皖杂40杂交棉的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平均中亲杂种优势F1代分别是26.1%、23.7%、15.1%、6.6%和2.0%;F2代分别是21.1%、19.2%、13.0%、6.4%和1.5%。皖杂40杂交棉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高产杂交棉的杂种二代具有在生产上利用价值的产量杂种优势。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离分析和多世代平均数联合尺度测验验证,表明控制皖杂40杂交棉皮棉产量、霜前花产量、铃数和衣分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显性效应,控制铃重的遗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因此,显性效应是该杂交棉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
    中国芸芥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钟军, 李栒, 官春云, 戴林健, 熊兴华, 刘春林, 周小云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34-1438 . 
    摘要 ( )   PDF (41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18个芸芥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稳定一致的RAPD谱带,扩增出的谱带数在2~17条之间,共扩增出91条谱带;采用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0.1333处,将供试芸芥品种分为2类8组,揭示了供试芸芥品种的亲缘关系。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植物化改造合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功能的鉴定
    吴巧雯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39-1443 . 
    摘要 ( )   PDF (43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的氨基酸序列,按照植物偏爱密码子,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进行优化改造,同时考虑到可实现分别克隆拼接的酶切位点,设计并合成了22条单链DNA短片段,通过拼接获得了全长450 bp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M,并将其克隆至pUC19上,获得重组质粒pGSVHB。利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在vgbM基因的5′端引入NcoⅠ位点,将其克隆到原核生物高效表达载体pBV221上,获得质粒pBV221SVHB。转化E.coli. BL21并经热激诱导表达后,在培养物中检测到了约16 kD的VHb蛋白。经CO差示光谱分析测定,该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为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M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钾素积累利用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44-1450 . 
    摘要 ( )   PDF (62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武香粳14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钾肥用量对优质粳稻群体钾素积累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一次性基施,水稻群体吸钾量在K2O用量为12.8 kg/667m2时最大,过量施钾却降低了群体吸钾量,稻谷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则逐渐降低;优质粳稻群体最大吸钾数量和比例出现在拔节至抽穗阶段,但不施钾肥和过量施钾,造成拔节前吸钾比例较大,从而抑制有效穗数;钾肥一次性基施,以N∶K2O为1∶0.8对优质粳稻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影响最佳,有较高的成穗率和结实率,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同时钾素生理效率、农艺效率较大;钾肥的穗肥追施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明显增加拔节至抽穗的吸钾数量和比例,提高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降低稻米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胶稠度,改善稻米品质,并显著提高钾素利用效率。
    无栏目
    稻渔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研究
    杨勇,张洪程,胡小军,戴其根,张永江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51-1457 . 
    摘要 ( )   PDF (6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同期播种的常规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株型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渔共作具有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群体各生育期生物量,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叶片的面积,延缓后期功能叶片衰老,增大茎秆粗度,促进根系发育及伸长节上须根发生等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稻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大,节间数增多,植株重心上移,后期根系活力降低等特征。在产量及其结构方面表现为茎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下降,粒重增加,若品种选择与栽培控制得当,可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达到增产的目的。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李卫东, 梁慧珍, 卢为国, 王树峰, 杨青春, 杨彩云, 刘亚非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58-1463 . 
    摘要 ( )   PDF (54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异黄酮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均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异黄酮的积累;在出苗期较多的日照和较低的均温有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出苗期降水与异黄酮含量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75mm是最佳值;分枝期较小的昼夜温差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低的硫含量也有利于异黄酮含量的提高。在本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不同大麦淀粉胚乳细胞中淀粉和贮藏蛋白的积累
    王萌,兰盛银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64-1467 . 
    摘要 ( )   PDF (124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ull
    植物保护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分析
    杨雪燕,王玲,潘庆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68-1473 . 
    摘要 ( )   PDF (6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最近几年来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的分子指纹方法对由广东省2000 2002年度各83个菌株构成的试验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系数为0.92时,3个年度的供试菌株分别被分为33、25和13个遗传宗谱,其宗谱频率分别为39.8%、30.1%和15.7%。由此推测,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在这3年间其遗传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而且2001 2002年度的减少幅度要比2000 2001年度的大。另一方面,对上述3个群体进行了基于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型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群体分别被划分为20、17和15个致病型,其致病型频率分别为24.4%、20.5% 和18.1%。由此说明,3个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多样性大体上也呈减少趋势。本文对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致病型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遗传结构与寄主群体抗性遗传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据此推测,广东省水稻品种抗性遗传结构的稳定化和简单化是造成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和致病型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
    大丽轮枝菌毒素诱导表达陆地棉cDNA序列的克隆与定位
    王力华,戴小枫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74-1480 . 
    摘要 ( )   PDF (58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相关候选基因,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991毒素粗提物诱导耐黄萎病陆地棉品种'中棉12'应激基因的表达。在诱导幼根24 h时间点提取总RNA,PCR法合成双链cDNA,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1],得到了差异表达的180个克隆。经反Northern blot筛选出15个受毒素粗提物诱导应激表达的阳性cDNA克隆,将其命名为Vdrg(response gene induced by toxin of Verticillium dahliae)。本研究对所得阳性cDNA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利用Pima S6 与 Acala Maxxa 海陆杂交四倍体棉花F2群体对Vdrg序列进行了棉花基因组定位。
    水杨酸等4种诱导剂诱导辣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
    毛爱军, 王永健, 冯兰香, 耿三省, 许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81-1486 . 
    摘要 ( )   PDF (5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水杨酸(SA)、CaCl2、KH2PO4和VA菌根4种诱导剂诱导辣椒抗疫病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4种诱导剂中,只有SA能显著提高辣椒的抗疫病性,其它3种诱导剂对辣椒的抗性无明显影响。SA处理的最佳浓度范围为0.15~0.3g·L-1,SA处理后1~5d接种辣椒疫霉菌,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这种抗病作用可持续20d以上。低浓度的SA(<0.3g·L-1)对疫霉菌没有直接的抑菌作用,说明辣椒苗产生的抗性主要是诱导抗性。
    植物保护
    稻飞虱为害胁迫对水稻植株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张金锋,薛庆中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87-1491 . 
    摘要 ( )   PDF (42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ull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反硝化损失研究
    邹国元,张福锁,巨晓棠,陈新平,刘学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92-1496 . 
    摘要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北京潮土上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量为4.71~9.67 kg·ha-1。夏玉米生育期是反硝化损失的关键时期。氮肥施用后的1~2周是氮素反硝化损失的最剧烈阶段。土壤N2O的生成、排放与反硝化作用有相似的规律性,N2O可能大部分来自于硝化作用。
    盐胁迫下钙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朱晓军,杨劲松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497-1503 . 
    摘要 ( )   PDF (58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外源Ca2+对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IR36)光合作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a2+能有效改善水稻的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较盐胁迫条件下未加Ca2+处理有明显的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升降速度也是加Ca2+的处理比未加Ca2+的处理快。外源Ca2+能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此外,外源Ca2+还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并有效增强SOD酶的活性。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
    文倩, 赵小蓉, 陈焕伟, 妥德宝, 林启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04-1509 . 
    摘要 ( )   PDF (5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半干旱地区采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样,利用干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并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K_2SO_4浸提碳含量。结果显示,有机碳含量最高的土壤其大团聚体占的比例也最高;未筛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以灌溉耕地最高、油菜-土豆轮作旱地最低,分别为336和189mg·kg-1。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为153~324mg·kg-1。灌溉耕地土壤>5mm团聚体最高,草地土壤<0.25mm团聚体最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大团聚体(>2mm)中的含量相对都高于小团聚体。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极显著相关,与K2S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
    马世铭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10-1516 . 
    摘要 ( )   PDF (7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回顾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产生、扩展和增长3个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从有机农业的面积、占耕地比例和有机产品的市场状况,综述了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并讨论了世界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问题和对策。
    园艺
    白光下光敏素对番茄幼苗胚轴长度、花青素含量及开花的控制
    陈静,陈启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17-1520 . 
    摘要 ( )   PDF (29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番茄野生型(WT)和光敏素突变体phyA、phyB1、phyB2、phyB1phyB2和phyAphyB1phyB2为材料,研究了光敏素PHYA、PHYB1和PHYB2对番茄幼苗胚轴生长、花青素含量以及植株开花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下光敏素PHYA、PHYB1和PHYB2对番茄幼苗胚轴伸长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不同。PHYB1对胚轴伸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促进花青素的合成。PHYA和PHYB2对胚轴伸长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与PHYB1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双突变体phyB1phyB2的首花节位和开花时间明显提前,三突变体phyAphyB1phyB2的第1~4 花序生长早期即停滞,花序极其微小。
    黄瓜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胡元森,吴坤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21-1526 . 
    摘要 ( )   PDF (5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黄瓜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着重用PCR-DGGE技术对根际土壤未培养优势菌群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呈正相关。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一般是由栽种时开始升高,到花期或盛果期时达到最高峰,生长后期有下降趋势,根际微生物数量比同时期的对照要高。土壤微生物总基因组16SrDNA V3区的PCR-DGGE图谱显示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稳定,但黄瓜生长对某些种群数量分布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黄瓜生长前期,根际细菌数量变化显著,在花期表现尤其明显,揭示黄瓜花期生长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可能较大,也说明这些类群微生物可能是对黄瓜花期生长起特殊作用的未培养微生物。另外,有许多在整个过程中亮度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条带,这是一些对农田微生态环境的构成及稳定起重要作用的土居微生物群体,它们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有很大比重。
    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质的影响
    李华,惠竹梅,刘延琳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27-1531 . 
    摘要 ( )   PDF (4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葡萄品种'赤霞珠'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在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分析其含糖量和含酸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酿酒试验及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品评,以探讨行间生草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可使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含酸量降低;葡萄酒中pH值、花色素苷、单宁含量升高,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因此,行间生草使'赤霞珠'葡萄果实及葡萄酒品质提高。
    1-MCP对杨梅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茅林春,方雪花,庞华卿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32-1536 . 
    摘要 ( )   PDF (3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梅果实在0℃下分别用0、1、5和10 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5 h后,分别在0和20℃下贮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经1-MCP处理后,0℃下可保鲜13 d,20℃下可保鲜5 d。1-MCP对0℃下贮藏后期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对乙烯释放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明显。然而,1-MCP对20℃下贮藏的杨梅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和果实软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总糖、总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白果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理化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文,谢笔钧,王益,扬尔宁,罗锐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37-1543 . 
    摘要 ( )   PDF (5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江苏省泰兴市大佛指白果为原料,采用盐溶和盐析的方法,从白果中分离制备出清蛋白(GAP)、球蛋白(GGP)和盐溶蛋白(GSP)。白果蛋白中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醇溶蛋白、碱溶蛋白和复合蛋白含量很少。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制得的GAP、GGP和GSP中以GAP的蛋白质纯度高,氨基酸组成丰富、合理,属于优质蛋白质。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AP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GGP。
    超高压杀菌条件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高瑀珑,江汉湖,王允祥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44-1549 . 
    摘要 ( )   PDF (4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了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考察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对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的影响,优化出杀灭6个数量级大肠杆菌ATCC8739的工艺参数温度为32.2℃,压力346.4 MPa,保压时间12.6 min。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体细胞克隆牛超排胚胎玻璃化冷冻及移植试验
    董雅娟,柏学进,李建东,程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50-1554 . 
    摘要 ( )   PDF (40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体细胞克隆牛进行了超数排卵、胚胎玻璃化冷冻及胚胎移植试验。首先对体外受精卵进行了玻璃化冷冻保存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受精囊胚经过EPS10和EPS20 的TCM-199液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胚胎形态正常率和发育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囊胚孵出率EPS20组为31.3% (35/112)极显著高于EPS10组的12.2% (13/107)(P<0.01),选择玻璃化冷冻液EPS20作为体细胞克隆牛超排采卵获得胚胎的冷冻保存液。本试验对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进行了超排试验,分别获得6枚(4枚可用胚)和10枚(9枚可用胚)胚胎,各取2枚1级胚胎应用EPS20玻璃化液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分别移植到4头同期发情处理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黄体侧子宫角内,结果为1头9908号受体母牛妊娠,并且产下1头健康的体细胞克隆牛"双双"的胚胎移植后代。试验结果表明,①体细胞克隆牛与正常牛一样对外源激素(FSH)具有较好的应答能力和超数排卵的能力;②体细胞克隆牛的胚胎可用于玻璃化冷冻保存。
    超声处理对羔羊皱胃酶提取活性的影响
    张富新,李林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55-1559 . 
    摘要 ( )   PDF (4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3周龄羔羊皱胃为原料,利用超声提取法研究了超声强度,提取时间,提取液NaCl浓度,皱胃与提取液比例以及提取液pH对羔羊皱胃酶(kid rennet)提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强度是影响羔羊皱胃酶提取活性的主要因素,其次为NaCl浓度,提取时间和皱胃与提取液比例。在超声强度为30 W·cm-2下提取40 min,提取液NaCl浓度为8%,pH为3,皱胃与提取液比例为1∶15时,羔羊皱胃酶提取活性最高。
    能量条件对鸭下丘脑5-羟色胺样神经元的影响
    刘华珍,彭克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60-1563 . 
    摘要 ( )   PDF (3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来自同一父母代的1日龄健康樱桃谷鸭60羽,饲喂1周后,随机分为2组:高能组和低能组,分别饲喂高能和低能日粮。饲喂4周后,处理动物:灌流固定,取全脑后固定4 h,入8%蔗糖溶液中4℃保存。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 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SABC)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能组室旁核(17.73±1.41个/19.46×103μm2)及腹内侧核(15.80±1.71个/ 19.46×103μm2)有大量的阳性胞体;低能组外侧区(11.25±1.53个/19.46×103μm2)也有大量的阳性胞体,而室旁核没有。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下丘脑5-羟色胺样神经元参与摄食和能量代谢的调节。
    三角鲂IGF-I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童富淡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64-1570 . 
    摘要 ( )   PDF (4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钱塘江三角鲂肝脏组织克隆了IGF-Ⅰ基因(GenBank No.AY247412),序列分析表明钱塘江三角鲂IGF-ⅠcDNA序列由48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包括B、C、A、D和E 5个区域的161个氨基酸,为Ea-2亚型。同源性分析发现,钱塘江三角鲂IGF-ⅠcDNA与团头鲂、草鱼和鲤鱼的同源性分别为99.8%、88.8%和85.8%,钱塘江三角鲂IGF-Ⅰ前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团头鲂、草鱼和鲤鱼的同源性分别为99.4%、88.8%和85.4%。在鲤科鱼类中,亲缘性越近鱼种,IGF-Ⅰ及其基因的同源性越高。试验结果为三角鲂种质研究和开发高效生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基础资料。
    阿维菌素在蚯蚓体内的残留检测研究
    孙英健,沈建忠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71-1574 . 
    摘要 ( )   PDF (3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阿维菌素B1a在土壤生物蚯蚓体内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匀浆后的蚯蚓样品用乙腈提取,经碱性氧化铝SPE柱和C18SPE柱净化,减压蒸干,与1-甲基咪唑(1-MIZ)和三氟醋酸酐(TFAA)衍生化反应后, 进行HPLC 荧光检测分析,激发波长为365 nm, 发射波长为475 nm。 添加法测定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分别为5、50和500 ng·g-1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86.6%和83.0%。变异系数在2.99%~7.34%之间。在蚯蚓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5 ng·g-1。
    研究简报
    转基因抗虫作物中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芮玉奎,王保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75-1579 . 
    摘要 ( )   PDF (4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10个不同豇豆品种中筛选出抑制剂活性最高的901青皮豇豆,提取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G-75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纯化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并制备了其兔多克隆抗体。用所制备的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检测了转CpTI编码基因棉花、水稻中的CpTI含量,发现棉花不同器官CpTI的表达量不尽相同。
    柚cDNA中NBS-LRR类R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
    黄代青,王平,吕柳新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0):  1580-1584 . 
    摘要 ( )   PDF (7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取柚花柱的总RNA,通过逆转录合成其cDNA,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的NBS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cDNA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 bp的PCR产物,对连接产物进行酶切归类,筛选得到不同类别的克隆12个,并进行了测序。通过序列同源比较分析发现,其中有10个片段属于NBS-LRR类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RGA),与已知植物R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1.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