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3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4-11-20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TaGSK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徐涛,黄占景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593-1597 . 
    摘要 ( )   PDF (1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技术,以糖原合成酶激酶(TaGSK1)基因的pDT-23质粒为模板,对小麦Tagsk1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将之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1,得到pBV221-gsk1;用之分别转化大场杆菌DH5α和BL21,均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43.5kD的表达产物TaGSK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和10.8%。在0.31 mol·L-1 NaCl浓度下,转化子的耐盐能力比受体菌明显提高。
    改良S1和半同胞交替轮回选择对中综4号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598-1603 . 
    摘要 ( )   PDF (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综4号(ZZ4)玉米群体完成了4轮改良S1、半同胞交替轮回选择(简称MS1-HS交替轮回选择)。2001年在4个地点对30个NCⅡ测交组合及11个亲本(5个群体及6个测验种)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MS1-HS交替选择对改良群体杂交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均十分有效。随着选择轮次的增加,各轮群体与6个测验种杂交组合的产量逐轮提高,平均每轮增加6.7%~8.1%,差异达5%显著水平。各轮改良群体与6个测验种间的产量中亲杂种优势呈逐轮明显上升的趋势,平均每轮增加211~248 kg·ha-1,除Mo17外,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MS1-HS交替轮回选择对改良群体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十分有效,在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得到改良的同时,穗部性状及株高、穗位、抽丝期、散粉期等田间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获得同步的改良。但MS1-HS交替轮回选择对改良群体的特殊配合力效果有限。通过中综4号改良群体与6个测验种间杂交组合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得出中综4号与黄早4、丹340间为强优势模式对。
    利用SSR标记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普通玉米的遗传关系
    李玉玲,白德彬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04-1160 . 
    摘要 ( )   PDF (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13对多态性SSR引物研究了来源于8个基础材料的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分属6个杂种优势类群的20个普通玉米骨干自交系的种质关系。在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01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068~0.217,平均遗传距离为0.357。利用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46个供试自交系分为爆裂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两大类;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8个类群,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以往研究和育种实践相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可以用于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同类群爆裂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9~0.672,应根据两类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对爆裂玉米自交系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群改良。
    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熊远福, 邹应斌, 文祝友, 江巨鳌, 熊海蓉, 唐启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11-1611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湿润育秧试验,研究了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苗体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与秧苗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成秧率等作用,但作用程度在杂交品种和常规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苗体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17.0%~26.3%、7.0%~10.1%和1.1%~1.7%;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提高19.2%~25.9%和32.2%~50.0%;而脱落酸(
    水稻灌浆期间土壤含水量对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陶龙兴, 王熹, 黄效林, 闵绍楷, 程式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16-1616 . 
    摘要 ( )   PDF (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可控条件下设计水稻灌浆期间灌溉稻田旱作的不同灌溉方法,形成了3种土壤含水量,观察对水稻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灌溉方式的异同(土壤含水量异同)都不能改变随水稻花后生长中心转移、籽粒逐步灌浆、稻株渐熟及其伴生的根系生理活性的下降趋势,且水稻旱作此过程更强烈。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始穗至收获约有45d,此间增灌1次——齐穗后21d即灌即排,使土壤基本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对根系呼吸强度与根系伤流量下降的缓解作用十分显著,但对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影响甚微。增灌1次的生理效果在于延缓根系的衰老,由
    棉花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动态模拟
    张立桢, 曹卫星, 张思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21-1621 . 
    摘要 ( )   PDF (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系统分析不同基因型和管理措施下棉花干物质分配指数动态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蕾铃干物重方面,采用了分配指数、潜在发育和缓冲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较充分估计了蕾铃脱落、铃壳重等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分配指数与生理发育时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基因型和管理措施不影响其动态变化模式,但早熟品种和不整枝条件下,各器官干物重分配指数明显不同于中熟类型品种和常规管理。模型还考虑了水分对地下部干物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及<15℃低温对产量形成和铃壳干物质向纤维转移的影响。模型验证表明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广东省与江苏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比较分析
    吴伟怀, 王玲, 何艺郡, 潘庆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29-1629 . 
    摘要 ( )   PDF (7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基于SRAP标记的分子指纹分析法对由广东省40个菌株和江苏省42个菌株构成的试验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性系数取0.83时,82个供试菌株被分为27个宗谱;其中广东群体16个宗谱,其宗谱频率为59.3%;江苏群体12个宗谱,其宗谱频率为44.4%,由此说明前者比后者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值得指出的是,在全部27个宗谱中,只有1个宗谱是两个群体共有的,由此推测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特异性。另一方面,利用中国、日本和IRRI的三套鉴别品种分别对82个供试菌株进行了致病型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
    植物保护
    辣椒主要病害抗性双列杂交分析
    邹学校,侯喜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36-1640 . 
    摘要 ( )   PDF (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对辣椒TMV、CMV、疫病和疮痂病抗性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TMV、CMV和疮痂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疫病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F1代杂种抗性CMV是纯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疮痂病是杂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疫病抗性F1代杂种显性效应之和和控制性状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很少,几乎接近零。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四川省葛藤属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强,陈文新,张小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41-1646 . 
    摘要 ( )   PDF (1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FLP、REP-PCR、23S rDNA PCR-RFLP等方法对分离自四川的23株葛藤属的根瘤菌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葛藤根瘤菌遗传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AFLP分析结果显示,23个菌株分为7个AFLP遗传群;在BOXAIR-PCR分析中,23株根瘤菌则被分为5个遗传群;对23S rDNA PCR-RFLP分析表明,葛藤根瘤菌分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2个属,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5个遗传群。分离自四川省的葛藤根瘤菌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基于土壤粒径分布模型的河北省土壤可蚀性研究
    门明新,彭正萍,宇振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47-1653 . 
    摘要 ( )   PDF (1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中的土壤质地组成、土壤图及相应的理化性质属性资料,在验证双参数修正经验逻辑生长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将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系统转换为美国制;并采用公式法计算该省土壤可蚀性K值,编制具有准确几何位置可与地形图配准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图。同时,计算得出该省土壤可蚀性K值在0.25~0.4之间的易蚀性和较易蚀性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8.6%。探讨了土壤可蚀性K值和K值图的应用。
    园艺
    芸薹种蔬菜杂交种及其亲本莲座期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吴才君,曹家树,董德坤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54- . 
    摘要 ( )   PDF (1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矮脚黄'白菜自交系(97-3-2)、'黄心乌'自交系(003-27)、'上海青'自交系(98-4-2)、'黄芽菜'自交系(97-8-6)和'白蔓菁'芜菁自交系(001-24)为亲本及其杂交所得6个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杂种与亲本莲座期叶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构成主要生物学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基因的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发现双亲共沉默(ABF1)与叶片数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单亲表达沉默(UNP)与株高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孙巧峰,于贤昌,高俊杰,常尚连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60-1665 . 
    摘要 ( )   PDF (2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分别采用0(对照CK)、1/1 500、1/1 000、1/500和1/100(w/v)5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二叶一心的黄瓜幼苗,再于(6±1)℃下低温胁迫5 d,以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冷害指数较小,叶片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和Vc、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根系活力也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MDA含量较低;胁迫后于温室自然条件下恢复5 d,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幼苗的干物质增加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较高。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够明显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成明昊,石胜友,周志钦,李晓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66-1671 . 
    摘要 ( )   PDF (7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地中海退却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隆起,对苹果属植物区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系统发生-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结果表明,老挝海棠的小果类型通过云南南部河谷流域往北传播到横断山区,由宿萼类型演化成滇池海棠系的种类;由脱萼类型演化成陇东海棠系的种类。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区系演化的特点是历史时期长,种类多,既有种类间小的间断分化,又有组、系间大的间断分化。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演化中心和辐射状的现代分布格局,揭示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等三维关系间的密切联系。横断山区苹果属植物虽然种类多,但不是原始种的分布地,因此该地区是苹果属植物的演化中心,而不是起源中心。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张小平,李元瑞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72-1677 . 
    摘要 ( )   PDF (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苹果原料的污染(主要是扩展青霉)是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主要来源。针对毒素产生菌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贮藏温度(4℃),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聚乙烯),以及尽量缩短苹果贮藏期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棒曲霉素的产生。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苹果品种、果实清洗、剔除真菌污染的苹果、果汁澄清、吸附处理、微波处理、辐射处理,以及添加还原性物质或食品防腐剂等则是降低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的有效措施。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原核表达的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
    王永山,陆承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77-1681 . 
    摘要 ( )   PDF (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检验大肠杆菌表达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对兔的免疫保护效果,将34只清洁兔随机分成3组:单用免疫佐剂对照组(8只)、单用重组VP60组(8只)和重组VP60加免疫佐剂组(18只),分别经皮下注射,VP60的免疫剂量为每只每次400 μg,免疫2次,间隔7 d。在第2次免疫7 d后,VP60加免疫佐剂组的兔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用VP60免疫组(ELISA 1∶64 000 对比1∶4 000 / HI 1∶128 对比1∶16),表明免疫佐剂可明显加速重组VP60诱导抗体产生的进程,用RHDV NJ85强毒攻击,免疫佐剂对照组与单用VP60免疫组的实验兔均全部死亡(8/8和8/8),VP60加免疫佐剂组均全部存活,保护率为100%(18/18)。用RHDV血凝试验(HA)检测,死亡兔的肝脏组织液HA效价大于1∶512,而存活兔的肝脏组织液HA效价小于1∶2,肝脏组织触(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证明病死兔系RHDV感染所致。用RHD重组亚单位疫苗在养兔场进行800只兔的田间免疫试验,安全有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重组菌进行冻存、复苏、培养、诱导表达和质粒酶切分析,证明VP60基因在宿主菌内保持稳定。
    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与其形态变异株的侵染性及孢子表面蛋白的比较研究
    黄少康,鲁兴萌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82-1698 . 
    摘要 ( )   PDF (1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Nb)连续感染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24次后,获得孢子显著变粗短(P <0.01)的形态变异株(24Nbh)。Nb与24Nbh的侵染性及表面蛋白的比较研究表明,24Nbh感染2龄起蚕(Bombyx mori)的感染中浓度(IC50)为1.98×104spores/ml,而Nb为1.72×103 spores/ml,即Nb连续感染桑尺蠖24次后对家蚕的侵染性下降了11.5倍。24Nbh回复感染家蚕一次后的孢子,对2龄起蚕的IC50与Nb对照相差6.9倍,即对家蚕的侵染性又快速恢复;与24Nbh相比,孢子长径及长短径比虽然显著回复(P <0.01),但仍小于Nb(P <0.05)。SDS-PAGE显示,Nb和24Nbh孢子表面蛋白的带型基本一致,均有4条主带(12kD、17kD、30 kD、33 kD),但在量上差异明显。2D-PAGE显示,当上样量均为120μg时,二者孢子表面蛋白都以中偏酸性蛋白(pI5~7)为主,但表面蛋白在量和种类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发现5个可疑的差异蛋白点,推测这种差异与微孢子虫的侵染性变异有关。
    无栏目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88-1688 . 
    摘要 ( )   PDF (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农艺学特性,以及用其配制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结果。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的稻米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7%和10.8%,比对照“Ⅱ优明86”(8.8%)分别提高了1.9和2.0个百分点。
    水稻芽鞘紫线遗传分析
    @张毅$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重庆4007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93-1693 . 
    摘要 ( )   PDF (9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不同芽鞘紫线基因型亲本相互杂交,共获得77个F1代、51个F2代和1个BF1代。调查各世代芽鞘紫线的表现及其分离情况,共获得9(10)种比例(有紫线∶无紫线):全无、27∶37(108∶148)、117∶139、1∶1、9∶7、39∶25、3∶1、13∶3、全有,其中13(有紫线)∶3(无紫线)为首次发现。分析表明,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亲本范围内,控制水稻芽鞘紫线表达的基因有4对,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芽鞘紫线遗传的C_A_P_I_Ai(t)_模型。芽鞘紫线将在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及早和快速鉴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
    研究简报
    龙须草生态型的划分及其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姚家玲,洪柳,张友德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699-1704 . 
    摘要 ( )   PDF (1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叶片纤维素等成分含量的测定,将来自4个省的9个不同居群的龙须草划分为4种生态型:窄叶类型(湖北)、浓绿叶类型(广西)、红秆类型(陕西)和宽叶类型(河南);来自同一地区的不同居群之间,遗传差异很小,聚为同一种生态型;同一居群内不同无融合生殖个体之间未检测到差异;分析了不同生态型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讨论了AFLP技术在无融合生殖植物的分类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旱稻和水稻不同基因型根细胞膜特性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封克,旺晓丽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05-1708 . 
    摘要 ( )   PDF (16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和巴西旱稻离体根细胞膜的H+-ATP酶活性及泵H+ 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根系NO3- 吸收动力学参数及NH4+ 的影响等对各因素间的关系加以探讨。结果表明,根细胞膜H+-ATP酶活性与泵H+能力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巴西旱稻的H+-ATP酶活性与泵H+能力>武育粳3号>扬稻6号。在NO3-N吸收动力学方面,巴西旱稻的Vmax显著地高于另2个水稻品种,且很少受NH4+ 存在的影响。武育粳3号NO3- 吸收的Vmax值受NH4+ 影响最大。 NH4+的这种影响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膜电位从而影响质子驱动力以及抑制NO3-载体蛋白的合成所造成的,但NH4+并不影响根细胞膜载体蛋白与NO3-之间的亲和性。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初步研究
    肖昕,李晓方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09-1712 . 
    摘要 ( )   PDF (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24份水稻种子为样本,利用FOSS-Tecator公司的Infratec1255型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对样本进行光谱扫描,并利用化学法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借助于近红外定标软件(WinISI),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得到了小样本量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分析定标数学模型。其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和定标决定系数(RSQ)分别为1.489、1.761和0.885。
    普通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
    杨朝柱,马传喜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13-1717 . 
    摘要 ( )   PDF (20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全籽粒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0个普通小麦品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多酚氧化酶活性范围的品种频次分布呈偏态性,峰值倾向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一侧;(2)种皮颜色和胚乳质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有关。红皮品种PPO活性高于100 AU·min-1·g-1的占31.82%,高于200.0 AU·min-1·g-1的占11.63%;白皮品种PPO活性变幅较小,主要集中在28.3 AU·min-1·g-1左右,高于100 AU·min-1·g-1仅占10.40%,高于200 AU·min-1·g-1的占0.06%。总体上看,在平均PPO活性和具有高PPO活性的品种比例上,白皮小麦显著低于红皮小麦品种;(3)白皮粉质和半角质小麦中,PPO活性低的品种较多;(4)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一些小麦品种PPO活性差异很大,黄淮麦区的很多品种PPO活性在20~50 AU·min-1·g-1之间,属PPO活性较低的类型。
    甘蔗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罗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18-1721 . 
    摘要 ( )   PDF (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研究甘蔗苗期水分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Fv/Fm、Fv/Fo、Yield、Rfd等荧光参数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强而下降,变化幅度因品种抗旱性强弱而异。水分胁迫下上述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作为简便易行的抗旱性强弱诊断指标在甘蔗抗旱育种上应用。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O2排放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李明峰,董云社,耿云波,齐玉春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22-1727 . 
    摘要 ( )   PDF (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1年6~9月,在内蒙古地区气候异常干旱的条件下(降水量不到历史正常年份的1/6),利用静态暗箱法分别对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排放状况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原群落活跃生长期内,CO2排放通量的月变化对气温和地温的响应都不明显;但CO2日变化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处的地温相关不显著;从 CO2排放的平均值来看,草甸、羊草、大针茅草原样地随降水梯度变化(年降水量递减),CO2的排放通量依次分别由268.7、211.6、181.4 mg·m-2·h-1递减,说明大气降水是影响CO2排放通量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此外,CO2排放通量还与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PCR、DIA与致病性测定法检测柑桔溃疡病菌的比较
    孙宪昀,王中康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28-1732 . 
    摘要 ( )   PDF (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柑桔溃疡病菌全基因组序列的独有保守区域设计筛选出的特异性引物对JYF5/JYR5,用于柑桔溃疡病菌的PCR检测,具有很好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同时比较了PCR与DIA(斑点免疫结合技术)及传统的致病性测定法在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及田间样品检出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PCR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3~104 cfu·ml-1(每个反应体积约10个细菌),明显高于DIA(104~105 cfu·ml-1,每个样点约300个细菌);PCR、DIA和致病性测定法检测田间显症样品的检出率均可达到100%,而检测柑桔无症样品的检出率依次降低。此外,通过排除PCR抑制物质和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15%的甘油,有效地降低了检测中存在的假阴性。
    高温对转基因抗虫棉中Bt杀虫基因表达的影响
    夏兰芹,郭三堆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33-1737 . 
    摘要 ( )   PDF (16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t抗虫棉中Bt杀虫基因能否稳定表达是影响转基因抗虫棉应用前景和商品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以转基因双价抗虫棉139-20的R5代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处理对Bt杀虫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抗虫棉早期的生长发育和Bt杀虫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了抗虫棉生长发育过程中Bt杀虫蛋白含量降低的时间。高温处理后可使Bt杀虫基因在生长发育期中的沉默时间提前,导致Bt杀虫蛋白含量急剧降低,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引起特异Bt 杀虫基因mRNA的降解。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予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高温期棉铃虫危害。
    陕西省辣椒主产区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及其分布研究
    赵尊练,严小良,史联联,谭根堂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38-1742 . 
    摘要 ( )   PDF (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随机采自陕西省辣椒主产区关中地区的4批137份辣椒叶样的免疫电镜观察和ELISA分析,发现关中西部地区辣椒前期(6月份)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CMV和BBWV,后期(即成株期)主要病原为PMMV、BBWV、CMV、ToMV等;整个关中地区辣椒病毒病的4种主要病原依次为BBWV、CMV、CVMV和PMMV,渭南市、兴平市的主要病原为BBWV,眉县的主要病原为BBWV和PMMV,岐山县的主要病原为BBWV和CMV。各年份间主要病原的侵染频率有所不同。
    光谱技术在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刘宏斌,张云贵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43-1748 . 
    摘要 ( )   PDF (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7~1999年度3个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素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特性,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是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敏感波段,采用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计算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可以较为灵敏地反映冬小麦氮素营养水平。RVI与茎基部硝酸盐含量和叶绿素测定值等常规诊断指标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适宜作为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品种钼的吸收和分配
    喻敏,胡承孝,王运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49-1753 . 
    摘要 ( )   PDF (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缺钼酸性黄棕壤上设不施钼(CK,土壤有效钼0.112 mg·kg-1)和施钼两个处理(+Mo,施钼0.13 mg·kg-1),研究钼高效冬小麦品种97003和钼低效冬小麦品种97014钼吸收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施钼时高效品种97003在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干重和钼累积量均极显著高于97014,表明在相同缺钼逆境下97003吸收钼较多;97003拔节期上部叶、抽穗期穗、成熟期籽粒中分配的钼也多;穗和种子钼含量相对较高,表明97003向繁殖器官输送较多的钼。因而在缺钼逆境下97003对钼的利用效率较高,可获得较高产量。钼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较高可能是冬小麦品种97003钼高效的重要机理。
    NaCl胁迫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魏国强,朱祝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54-1759 . 
    摘要 ( )   PDF (1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黄瓜'津研4号'(耐盐性较强)和'津绿4号'(耐盐性较弱)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明显降低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PSII非环式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而对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不大。'津研4号'幼苗生长受盐胁迫的影响小于'津绿4号',其光合机构受盐胁迫的伤害程度小于'津绿4号'。随NaCl浓度增加,黄瓜叶片AsA-POD活性升高,而'津绿4号'叶片SOD活性降低。盐胁迫增加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尤其是'津绿4号'叶片中更明显。因此,可以推论,盐胁迫下较高的SOD活性、较低的H2O2和MDA含量与'津研4号'较高的耐盐性有关。
    无栏目
    花椰菜单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和LA-PCR扩增
    @李金泉$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州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60-1760 . 
    摘要 ( )   PDF (12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花椰菜品种‘闽花60天’根尖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法随机分离了40多条花椰菜的单染色体,并用LA-PCR(linker-adaptorPCR)对分离的单染色体进行了体外扩增,研究了单染色体的Sau3A酶切时间对LA-PCR扩增片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单染色体的不完全酶切可以显著提高LA-PCR扩增片段的大小;Dot-blotting验证的结果表明,单染色体的扩增产物确实来自其基因组,但Dot-blotting不能有效地鉴别花椰菜的9条染色体。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周国岭$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66-1766 . 
    摘要 ( )   PDF (1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SSR和ISSR分子标记对18份不育系、21份恢复系和11份对照品种共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50份材料被聚为四大类群,其中所有的不育系聚在第四大类,恢复系都聚在了其它三大类中。不育系又分为2个亚类,其中核不育系聚为一亚类(除1471AB外),而所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聚为另一亚类。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比恢复系间小。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寻找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
    @刘列钊$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72-1772 . 
    摘要 ( )   PDF (8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两组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90对随机引物和锚定引物组合进行筛选,获得1个能稳定重复出现的差异cDNA片段。以该差异片段为探针经Northern杂交验证了上述结果,推测该差异片段可能和种皮色泽差异形成有关。对该差异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并根据此序列设计了2个嵌套特异引物,利用PCR-Walking技术延伸该差异片段,对该延伸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同时对mRNA差异显示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简报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孙红梅,李天来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11):  1777-1782 . 
    摘要 ( )   PDF (1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