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广告服务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3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5-03-10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中国台湾栽培稻种质资源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
    汤圣祥,魏兴华,江云珠,佘汉勇,王一平,袁筱萍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33-438 . 
    摘要 ( )   PDF (2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中国台湾省1 591份亚洲栽培稻14个等位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Pgi1、Pgi2、Amp1、Amp2、Amp3、Amp4、Sdh1、Adh1、Cat1、Icd1、Est1、Est2、Est5和Est9)。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台湾稻种含有47个等位酶等位基因,占亚洲栽培稻该类等位酶己鉴定出的60个等位基因的78.3%,其等位基因频率变幅为0.001~0.997,基因多样性指数(Ha)变幅为0.006~0.585。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t)和平均多态性指数(DP)分别为0.239和18.3%。基因频率低于0.05的等位基因共24个,占51.1%;基因频率在0.05~0.95的18个,占38.3%;基因频率高于0.95的有5个(Amp1-1、Adh1-1、Icd1-1、Est1-1和Est5-1)。1 591个台湾品种共有182种等位酶基因型,且等位基因Est9-null仅存在于3个台湾品种中。遗传分化系数(Gst)和聚类分析表明,台湾品种在Amp2、Cat1、Pgi1、Est2和Pgi2的基因位点上出现了明显的籼粳差异。台湾栽培稻具有较丰富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是中国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李辉,陈孝,施爱农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39-445 . 
    摘要 ( )   PDF (52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来自前苏联簇毛麦及其抗病衍生系的抗白粉病基因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用120个随机引物对6D/6V代换系Pm930640进行RAPD分析,检测到5个引物OPAN03、OPAI01、OPAL03、OPAD07和OPAG15,分别在大约1 700、700、750、480和580 bp处有区别于小麦亲本的多态性条带。对Chancellor×Pm930640 F2群体进行OPAN03、OPAI01和OPAL03等3个RAPD标记与抗白粉病基因的连锁分析,表明这些标记同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是连锁的。对大部分分别含有Pm1-Pm20的已知抗病基因、含有簇毛麦抗病基因及其相关亲本的29个小麦品系进行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不仅可以鉴定簇毛麦的抗病基因,而且可以判断其遗传背景。OPAL03750仅出现在含有前苏联簇毛麦6VS染色体的抗病材料中,可作为区别于Pm21的分子标记。RFLP标记的结果也表明两个不同簇毛麦的6VS染色体有明显的多态性。
    表型轮回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累加陆地棉产量优势相关基因
    金骏培,张天真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46-453 . 
    摘要 ( )   PDF (28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创造优良杂交种的亲本和优良杂交种,以湘杂棉2号、皖杂40、中棉所28等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组合的亲本为材料创建产量优势相关基因累加的轮回选择群体,并经过了两轮选择。结果表明,在单株水平和组合水平上,相同性状的表现完全一致,两试验点各群体的表现也完全一致。各群体间纵向(同一亲本来源的不同级群体)比较,从平均数看,两轮选择使得包括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和结铃数等性状群体间表现显著提高;从变异度看,所考察的性状在各群体中,总体上未因轮回选择而使遗传变异系数下降太快,遗传方差差异不显著。对本实验室筛选出的4个产量性状SSR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的结果表明,用S1495210(与一衣分QTL紧密连锁)、S167255(与一衣分QTL连锁)、S3994100(与一籽指性状QTL连锁)和S3452180(与皮棉产量和衣分2个产量性状QTL关联)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显著。同时应用2个标记进行衣分辅助选择时,比单用其中一个标记效率高。
    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财音青格乐,李明春,蔡易,赵月菊,邢来君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54-461 . 
    摘要 ( )   PDF (3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技术从大豆品种吉林43基因组DNA中分离到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BCSP666)。序列比较和分析表明,这一启动子片段与其它两个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β-伴球蛋白α′-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和β-伴球蛋白β-亚基基因启动子--片段在序列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并具有多种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所特有的序列元件,据此推测该启动子片段具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活性。Δ6-脂肪酸脱氢酶是亚油酸脱氢形成γ-亚麻酸的限速酶。将启动子片段BCSP666与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I D6D)连接,构建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BMI666。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子叶节,在转基因愈伤组织中表达了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I D6D),获得γ-亚麻酸,初步验证了启动子片段BCSP666的启动子活性。
    不同生育期甘薯块根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
    黄华宏,陆国权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62-467 . 
    摘要 ( )   PDF (4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3个甘薯品种(系)在块根发育过程中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甘薯生育期的延长,3个品种的淀粉率都呈下降趋势,但直链淀粉率的变化则因品种而异。早期收获,徐薯18和浙大9201的直链淀粉率表现较高,而浙3449则较低。随生育期延长,DSC糊化峰向低温方向移动,且峰宽增大、峰逐渐消失,其糊化温度和热焓变化也随之递减,而RVA的最高粘度则呈现递增趋势。相关分析发现,甘薯直链淀粉含量与各糊化特性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的大小又受到品种制约。
    蒙古冰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兰保祥,李立会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68-473 . 
    摘要 ( )   PDF (31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居群生物学原理及方法,对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35个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居群的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冰草居群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7779)。在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上,居群间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9.15%),但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居群内部(90.85%),这种居群内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是由蒙古冰草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我国蒙古冰草居群在各个分布区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也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陕西地区(H′=1.8627)、宁夏地区(H′=1.8332)、内蒙古地区(H′=1.7232)、新疆地区(H′=1.6453)、甘肃地区(H′=1.6436);陕西与宁夏地区的蒙古冰草居群主要采集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区,其数量占分析居群数的68.6%。因此,对于分布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区的蒙古冰草居群,无论从研究还是利用的角度都应给予较大关注。另外,还讨论了居群在物种定义上的意义,并提出了我国蒙古冰草居群的保护策略。
    耕作栽培.生理生态
    水稻不定根的穿鞘生长现象及其与叶片衰老的关系
    吴伟明,程式华,王一平,赵航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74-479 . 
    摘要 ( )   PDF (30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水稻根系形态学角度研究了水稻根系与叶片衰老的关系。发现在水稻根生长过程中伴随着根穿鞘现象,该现象影响到叶片的衰老进程。对300余个品种的考察分析表明,根发生的节位与功能叶片数量密切相关,发根节位越高,齐穗期功能叶片越少。齐穗期水稻地上部不发根节的数量与绿叶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57),直线回归方程是y=0.0045+0.9756x。推测根穿鞘生长对叶片造成的损伤及营养竞争是导致和加速叶片衰老与死亡的直接原因;高节位根生长和根数量过多是杂交水稻叶片早衰的重要原因。提出控制根数量、适当增加分枝根数目和加深根分布是未来开展水稻根系育种、塑造水稻理想根型的基本方向。
    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江玲,侯名语,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80-485 . 
    摘要 ( )   PDF (4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粳稻品种USSR5、Hatanishiki和籼稻品种密阳23、N22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品种间种子低温发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从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种子对激素的敏感性及淀粉酶等方面对耐低温发芽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来自前苏联的USSR5和来自日本的Hatanishiki低温发芽力高,而籼稻品种N22、密阳23低温发芽力弱,这可能与种子对赤霉素(gibberellin, GA)、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敏感性更强有关,且低温增加了这种敏感性;低温和外源激素处理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淀粉酶酶带3的活性而起作用;在整个低温萌发过程中,USSR5种子中内源激素ABA含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其GA1/ABA值始终低于N22,这也可能是其低温发芽率高的原因之一。
    渗透胁迫下钙对小麦胚芽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郑桂珍,关军锋,李广敏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86-491 . 
    摘要 ( )   PDF (51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精选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185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CaCl2、EGTA、LaCl3及Verapamil配制的溶液处理萌发24 h的小麦根系,研究其胚芽鞘及根系对渗透胁迫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PEG-6000(20%)诱导的渗透胁迫下,低浓度Ca2+(10-6~10-3 mol·L-1)处理小麦根系时,不同浓度处理间胚芽鞘及根系的生长无显著差异,10-2 mol·L-1的Ca2+则抑制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EGTA(1、5、10 mmol·L-1)、LaCl3(0.5、1 mmol·L-1)和Verapamil(250、500 μmol·L-1)处理根系时,均抑制了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这种抑制效应与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密切关系。表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对缺钙更敏感,高浓度Ca2+以及减少细胞外Ca2+和阻断Ca2+的运转,均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王永军,王空军,董树亭,胡昌浩,张吉旺,刘鹏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92-497 . 
    摘要 ( )   PDF (35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3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1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2茬的叶片;第2茬的茎鞘及第3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能量(GE)的产量影响程度大于施肥时期,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底肥肥效降低而追肥肥效增加;酸性洗涤纤维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干物质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含量降低的幅度。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底肥一次施入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
    运用光谱技术改进Beer-Lambert定律的定量化及其应用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赵春江,黄文江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498-503 . 
    摘要 ( )   PDF (36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简便、快捷的无损测试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方法,对Beer-Lambert定律进行定量化改进,构建了以NDVI为自变量的LAI预测模型,并采用不同年份、不同株型的玉米数据对其改进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生长55 d时,叶向值(LOV)显著不同的3种株型的NDVI、LAI和消光系数K的差异均最大;披散型(LOV≤30°)NDVI饱和点的出现较中间型和紧凑型为早;利用NDVI改进Beer-Lambert定律的定量预测模型能够敏感反映植株冠层结构参数的动态变化,且最适用于紧凑型品种。随着玉米育种目标更偏向培育偏紧凑型品种,其改进结果在育种栽培实际中更有利用价值。
    植物保护
    芜菁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宋云枝,李玲玲,朱常香,温孚江,温孚凯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04-510 . 
    摘要 ( )   PDF (36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山东省3地市感病的白菜和萝卜上分离到芜菁花叶病毒6个分离物,将其分别命名为TuMV-SD1、TuMV-SD2、TuMV-SD3 、TuMV-SD4、 TuMV-SD5和TuMV-SD6。利用RT-PCR克隆了这6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测定了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的CP基因均为867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达97.0%~99.4%;它们与World-B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达91.8%~100%;与Brassica- Raphanus (BR) 致病型分离物的同源性次之,在89.1%~91.0%之间;与basal-B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低,仅86.0%~90.3%。基于TuMV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子进化树显示,TuMV分离物可分为4组,本研究所分离到的6个TuMV山东分离物属于第四组,即world-B组。用分离到的6个TuMV分离物对已获得的转TuMV CP基因的抗病毒大白菜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尽管作为转基因的CP基因与这6个分离物的CP基因只有88.2%~88.9%的同源性,但转基因大白菜对这6个分离物均具有明显抗性。
    吡虫啉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朱国念,桂文君,程敬丽,郑尊涛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11-515 . 
    摘要 ( )   PDF (3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吡虫啉原药与β-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半抗原{1-[6-(2-羧基乙硫基)-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叉胺}。利用该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得到了人工抗原,经免疫动物后,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为2.56×104。经酶联免疫反应(ELISA)测定,吡虫啉对抗体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 20.7 ?g·L-1,最低检测限(IC20 )为1.1 ?g·L-1,检测范围在1~1 000 ?g·L-1内线性关系较好,吡虫啉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4%。
    酿酒酵母分泌蛋白组的计算机分析
    杨 静,李成云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16-522 . 
    摘要 ( )   PDF (29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采用组合的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TargetP v1.01、Big-PI predictor和TMHMM v2.0对已公布的6 700个酿酒酵母(Saccaromyces cerevieiae)基因的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了信号肽的类型及结构。结果表明,在6 700个酿酒酵母蛋白中,163个为Sec-信号肽分泌蛋白,经Sec途径分泌。在163个分泌蛋白中,有47个的信号肽没有典型的N-区,仅有H-区和C-区,其余116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包含完整的3个区,即N-区、H-区和C-区。比较了酿酒酵母与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分泌蛋白信号肽的氨基酸组成顺序,表明酿酒酵母与白假丝酵母菌的信号肽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差异很大,两者信号肽长度分布范围、氨基酸种类及其出现频率大体一致。在酿酒酵母分泌蛋白中出现了少数氨基酸组成完全一致的信号肽,为进一步确认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是否具有同源性,分别采用BLAST 2 SEQUENECES 和CLUSTAL W 对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进行了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同源性非常高,氨基酸组成也非常保守。由此可以推断,编码这些分泌蛋白的基因属于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ous)。酿酒酵母作为一种模式生物,以其诸多的优点,被认为是表达真核外源蛋白的首选宿主。对酿酒酵母进行基因组水平的分泌蛋白及信号肽结构的分析,可更好地利用该宿主表达分泌型的外源蛋白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广西地不容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研究
    邓业成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23-527 . 
    摘要 ( )   PDF (2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次研究了广西地不容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广西地不容植株各部位对褐飞虱均有触杀活性,而以块根甲醇提取物的活性最高,LD50值为1.5794 ?g/头。通过活性跟踪,从块根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l-罗默碱,其对褐飞虱具有很高的触杀毒力,LD50值为0.0443 ?g/头,是防治褐飞虱的化学杀虫剂马拉硫磷毒力的7.48倍。l-罗默碱对褐飞虱也有胃毒杀虫作用。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
    程旺大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28-537 . 
    摘要 ( )   PDF (32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苗期镉耐性和籽粒镉含量差异明显的4个晚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有毒重金属镉胁迫对水稻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各品种的产量和每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重等经济性状以及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重,但苗期镉耐性较强的品种受抑制程度要小于镉耐性较弱的品种,相近耐性类型中籽粒镉含量较高的品种比镉含量较低的品种受害严重。因此可用苗期镉的耐性评价不同基因型耐镉性的差异。镉胁迫显著增加各品种地上部茎叶和籽粒的镉含量和积累量,但增加的程度品种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植株镉含量随生育进程而逐步下降,而植株镉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与干物质产量一致。本研究还表明,镉胁迫显著影响籽粒中一些矿质元素的含量,按镉对籽粒元素含量的效应可将所涉及的8种元素划分为二类,一类呈现为抑制效应,包括K、P、Mg、Mn和Zn等5种;另一类呈现为促进效应,包括Fe、Cu和Ca等3种。此外,镉胁迫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与氨基酸种类和品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受镉胁迫的抑制,且耐性较弱的品种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镉耐性较强的品种。同时,耐性较强的品种这些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耐性较弱的品种,说明这些氨基酸的代谢可能与水稻品种的Cd耐性反应有关。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何萍,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38-543 . 
    摘要 ( )   PDF (26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四密25比较,高油玉米通油1号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较小,且其最大速率出现的日期较晚,吸磷总量较低。通油1号和四密25施磷(P2O5)分别以45和75 kg ha-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磷素吸收最大速率和较早的最大速率出现日期。但两品种吸磷总量均以施磷(P2O5)105 kg ha-1的处理最高。玉米籽粒磷素主要来源于根系的吸收,而通油1号籽粒中的磷素比四密25更多地来源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营养体的磷素转移。高油玉米通油1号具有较高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淀粉含量和籽粒产量却低于普通玉米四密25。适宜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两品种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但施磷对两品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增加不明显。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姜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44-550 . 
    摘要 ( )   PDF (28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有机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的剖面分布差异。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其它几种利用方式高,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极显著相关,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碳与氮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林地R 2=0.990,撂荒地R 2=0.990,稻田R 2=0.976,玉米地R 2=0.980,P < 0.001,n =30);剖面中C/N随深度而下降,林地C/N较高,稻田C/N较低,玉米地与撂荒地相应土层中C/N相近;在100 cm深度内,林地土壤分别比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每年多截获4.25、2.87和 4.48 t·ha-1有机碳,年增幅分别为6.15%、3.26%和 5.09%;林地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稻田、玉米地和撂荒地(P值分别达到0.001、0.008和0.008),其它3种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及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基于WebGIS的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研究
    刘小军,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51-557 . 
    摘要 ( )   PDF (42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确立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国家农业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托,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及改进的标准赋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法为量化手段,以WebGIS为空间信息平台,构建了网络化、智能化的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系统实现了数据录入编辑、维护备份、信息查询、智能评价以及结果展示等功能。以江苏省仪征市为案例点,对农田生产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系统对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园艺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展开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
    艾希珍,邢禹贤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58-564 . 
    摘要 ( )   PDF (41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时期黄瓜叶片的展开速度有较大差异。10月14日伸出叶片的叶面积35 d时达到最大,12月1日伸出叶45 d时才完全展开,且其最大叶面积明显小于10月14日伸出叶。2月1日伸出叶的叶片展开速度与最大叶面积介于10月14日和12月1日伸出的叶片之间。各时期叶片的色素含量于叶片展开前期逐渐升高,20~30 d后下降。随着叶片展开程度的增加,各时期伸出叶片的Pn逐渐增加,20 d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多随叶片伸出时间的延长而降低。AQY变化曲线呈单峰型,高峰分别在叶片伸出后20~40 d出现。CE于叶片伸出20~30 d时达到最大,升降速度以10月14日伸出叶的最快,12月1日的最慢。叶片伸出前期,Fv/Fm和фPSⅡ随叶龄增大而增加,40~50 d时开始下降。叶片初展时,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影响叶片的Pn;而叶片衰老时,光合功能的衰退主要与叶肉因素有关。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去果对桃源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卫东,李绍华,吴本宏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65-570 . 
    摘要 ( )   PDF (35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久保桃为试材,在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通过去果处理降低库力,同时设留果对照,并通过环剥和保留相同数量叶片严格控制库源关系,进行了源叶净光合速率(Pn)、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及Pn与气孔导度(Gs)、叶表面温度(TLeaf)等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留果对照相比,去果处理源叶Pn、 Gs和蒸腾速率(E)显著降低,但在中午前后一段时间内TLeaf显著升高;除在果实迅速生长期间的叶片中淀粉含量外,去果对源叶细胞间CO2浓度、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无影响;源叶Pn与Gs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与E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无论是留果对照还是去果处理,源叶Pn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较高,当TLeaf超过其适宜的临界温度 (38℃)后,Pn急剧降低,且在相同TLeaf的情况下,尤其是当TLeaf高于38℃时,去果处理源叶Pn均显著低于留果对照。因此,在果树库力降低时,气孔开张度减小、TLeaf升高,可能是其Pn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刺梨果实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在不同器官的表达
    安华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71-575 . 
    摘要 ( )   PDF (26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拟南芥、花椰菜、甘薯和草莓等植物的半乳糖内酯脱氢酶基因(GalLDH)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刺梨果实中扩增出该基因的cDNA片段855 bp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刺梨GalLDH与草莓GalLDH的相似性达92%,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的相似性也在80%左右;该片段编码285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的相似性高达75%~87%。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刺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在果实内有很高的表达水平,叶内较弱,而在茎和根内只能检测到微弱的信号。这种差异与不同器官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高度一致。
    两种硅化物对甜瓜白粉病的抑制机理研究
    郭玉蓉,毕阳,陈德蓉,赵桦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76-581 . 
    摘要 ( )   PDF (4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玉金香甜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化物对白粉病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2种硅化物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甜瓜幼苗白粉病的严重度,以硅酸钠降低的幅度最大。经20 mmol·L-1硅酸钠处理后和接种白粉菌后,甜瓜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GLU活性也于硅酸钠处理后120 h和接种白粉菌后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经SEM-EDX分析显示硅酸钠处理,其硅在叶面气孔和表皮层沉积明显提高。纳米氧化硅处理对POD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硅的沉积特点与硅酸钠处理相似。
    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染色体组间重组的 细胞学及分子标记研究
    庄飞云,陈劲枫,钱春桃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82-588 . 
    摘要 ( )   PDF (31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方法对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2n = 4x = 38)的亲本染色体组间的交换重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行为观察,在108个花粉母细胞中有50个细胞具有多价体,占46.3%,染色体的平均构型为0.56I+17.36II+0.35III+0.26IV+0.046V+0.056VI,表明两亲本染色体组间发生了广泛的重组交换。通过对446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有5条引物扩增出6条C. hytivus特征带。选取其中3条转换成SCAR标记,对13种甜瓜属不同基因型材料的DNA进行扩增,结果仅有SAP-03/700标记表现为特异性。进一步分析这一标记在人工异源四倍体(C. hytivus)、栽培黄瓜(C. sativus var. sativus)及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中扩增出的3条不同分子量条带序列,发现两端序列较为一致,中间部分不同,与黄瓜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有200 bp左右的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两个切花月季品种花朵开放和衰老对乙烯的反应及其与内肽酶的关联
    刘晓辉,高俊平,朱旭晖,赵喜亭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89-595 . 
    摘要 ( )   PDF (4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切花月季(Rosa hybrida)品种Samantha和Kardinal为试材,探讨了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处理对不同品种花朵开放和衰老以及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供试品种都对外源乙烯敏感,但花朵在乙烯处理后形态上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Samantha表现为乙烯处理显著促进花朵开放和衰老进程,导致花瓣脱落;而Kardinal则明显抑制花朵开放进程,出现僵花,直接衰老萎蔫。两品种在乙烯引起花瓣总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和内肽酶活性的升高方面,以及1-MCP处理获得与乙烯处理相反的效果等方面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Kardinal的变化远比Samantha剧烈。同时,乙烯处理引起花瓣丝氨酸蛋白酶所占比例的增加方面依然是Kardinal比Samantha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供试的两个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对外源乙烯反应的不同可能与相应花瓣中内肽酶的变化程度有关。
    畜牧.兽医.资源昆虫
    新型基因工程亚单位菌苗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保护效力研究
    刘建杰,陈焕春,李冲,何启盖,吴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596-600 . 
    摘要 ( )   PDF (3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的重组表达产物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亚单位菌苗并对此疫苗的免疫效力进行了研究。利用该疫苗免疫断奶仔猪,间隔3周加强1次,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一种商品化的三价细菌灭活苗组。首免后每周采血检测ApxⅠ、ApxⅡ、ApxⅢ的ELISA抗体和7型菌的血凝抗体,第2次免疫两周后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菌株进行气管攻毒。从攻毒后症状、细菌分离、抗体检测、死后剖检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亚单位菌苗对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显著的保护力,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和降低肺部损伤,效果优于商品化的细菌灭活苗。
    山羊(Bore)-兔异种克隆胚胎连续核移植的研究
    章志国,章孝荣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01-605 . 
    摘要 ( )   PDF (7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山羊-兔异种克隆桑椹胚卵裂球为核供体,兔卵母细胞为受体进行连续核移植研究,最终连续2次,共获得继Ⅰ代重构胚58枚,继Ⅱ代重构胚14枚。融合率分别为79.5%和70%,差异不显著(P>0.05)卵裂率分别为75.9%和28.6%,差异显著(P<0.05)。但继Ⅱ代重构胚最终未能发育至囊胚,继Ⅰ代重构胚囊胚率达到10.2%。
    紫花苜蓿耐盐分子标记的初步鉴定
    杨青川,韩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06-611 . 
    摘要 ( )   PDF (3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耐盐苜蓿与敏盐苜蓿相互杂交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的BSA 法和RAPD技术筛选出一个与苜蓿耐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将该标记的PCR产物进行了DNA序列测序,在GenBank中对该片段与其它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分析表明,苜蓿耐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与截形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mth2-6e18基因的一个片段(347 bp)的序列有93%的同源性。mth2-6e18基因是植物干旱、盐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CysPr1)基因的标记基因,推测该片段与植物干旱、盐诱导的CysPr1基因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中华蜜蜂mrjp3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苏松坤,陈盛禄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12-618 . 
    摘要 ( )   PDF (29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东方蜜蜂(Apis cerana)mrjp3基因部分片段为探针筛选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得到120个阳性克隆。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序列测定,获得含有中蜂MRJP3 (AccMRJP3)cDNA的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得到AccMRJP3的cDNA序列全长。中蜂MRJP3的cDNA全长为1 987 bp(包括10 bp长的poly A尾巴),包含一个长1 779 bp,编码593个氨基酸的ORF,在5'端和3'端各有一个长46 bp和160 bp的非编码区。类似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大蜜蜂(Apis dorsata),由AccMRJP3 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一个长片段重复区。但比较结果显示中蜂、西方蜜蜂、大蜜蜂MRJP3重复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简报
    Co-γ辐射对烟青虫飞翔和繁殖生物学的影响
    李咏军,吴孔明,郭予元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19-623 .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杂交稻不育系抽穗不畅问题,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基因(eu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选3S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始花前9~20 d自然条件下的日均温度呈负相关,其中以始花前12~17 d(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日均温度负相关性最显著。在eui基因表达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进行4种人工温度处理,22℃、24℃、26℃和28℃。28℃条件下eui基因表达受阻;22~26℃条件下eui基因表达,且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长。
    采用低温加热法测定土壤固定态铵的探讨
    张崇玉,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24-628 . 
    摘要 ( )   PDF (23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Silva-Bremner 法为对照,在不同加酸量、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测定了土娄 土中的固定态铵含量,确定了低温加热法释放土壤固定态铵的最佳条件。该条件是在敞口的情况下,加入5 mol·L-1 HF-1mol·L-1 HCl溶液,在100℃条件下加热1.5~2 h。以确定的方法测定了全国38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固定态铵。结果表明,低温加热法适合于土壤固定态铵的测定。与Silva-Bremner 法相比,低温加热法测定的38种土壤固定态铵误差在5%左右;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 = 0.99)。
    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品种间杂交胚挽救取样时期的确定
    徐海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29-633 . 
    摘要 ( )   PDF (26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系统测定葡萄二倍体与四倍体品种间杂交胚珠的重量变化和解剖观察胚珠的发育情况,判断其败育发生时期和发生方式,并进一步通过胚珠培养试验确定取样时期。与无核品种不同,大多数有核品种与倍性不同的品种杂交后,胚珠的败育存在个体间差异。胚珠发生败育的时期与母本品种的成熟期相关,早熟品种从花后第5周开始出现败育胚珠,中熟品种开始败育时期比早熟品种晚1周,晚熟品种花后9周才开始败育。胚挽救的取样时期可以根据母本品种成熟期确定,早熟品种为授粉后6~9周,中熟品种为授粉后7~10周,晚熟品种为授粉后9~12周。
    杯伞(Clitocybe sp.)培养条件Box-Behnken法优化研究
    王允祥,吕风霞,陆兆新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34-638 . 
    摘要 ( )   PDF (54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影响杯伞(Clitocybe sp.) AS 5.112发酵胞外多糖与生长的关键培养条件(培养温度、时间和装液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4.3~25.8℃、时间为9.7~10.2 d和装液量为76.0~90.0 ml条件下,每毫升发酵醪可获得 1 253.00 ?g胞外多糖;而在培养温度为23.8~24.8℃、时间为9.6~10.3 d、装液量为71.0~98.0 ml范围内,每毫升发酵醪可获得8.32 mg菌丝生长量。通过对胞外多糖曲面方程和菌丝干重二次多项回归方程解逆矩阵得知,在培养温度、时间和装液量分别为25.0℃、9.9 d和83.4 ml时,杯伞AS 5.112胞外多糖的最大预测值为1265.45 ?g·ml-1发酵醪,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24.4℃、9.9 d和87.1 ml时,菌丝浓度可达8.50 mg·ml-1发酵醪;在24.5℃、9.9 d和84.7 ml的条件下,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1 261.60 ?g胞外多糖和8.47 mg菌丝量。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有齿食道口线虫ITS及5.8S DNA片段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林瑞庆,陈丽莎,朱兴全,翁亚彪,吴绍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03):  639-642 . 
    摘要 ( )   PDF (2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大小为828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62 bp)、5.8S(153 bp)及ITS-2(217 bp)序列。序列比较表明,该食道口线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的ITS及5.8S序列,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