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中国农业科学1991 Vol.2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1991年 第1期 目录
    null
    1991, 24 (01): 0-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目次
    摘要815)      PDF (81KB)(211)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兔出血症研究
    杜念兴,徐为燕,刘胜江,徐福南,虞蕴如,李汝俭
    1991, 24 (01): 1-1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1-11
    摘要1200)      PDF (606KB)(403)    收藏
    一种新的病毒病—兔出血症(Rabbit Haemorrheagic Disease,RHD)已被确认,其病原—兔出血症病毒(RHDV)首次在中国得到鉴定,RHDV为二十面体的小病毒,直径32-34nm,无囊膜,浮密度1.36-1.38g/cm#+3,沉降系数162 S。核酸为ssDNA,线性,分子量2.4×10#+(6)d,碱基的mol%为C=23.7、G=20.5、T=31.9、A=24,G+Cmol%为44.2,含4条结构多肽,分子量为VP#-(1)58-60kd、VP#-(2)54.7kd、VP#-(3)51-53kd和VP#-(4)26kd,能凝集人红细胞,抵抗乙醚、氯仿,对pH3和50℃60分钟稳定,能形成核内包涵体。据此,该病毒似可归于细小病毒属,为该属的一个新的有特殊个性的成员。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只侵害成年家兔,在易感兔中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常引起毁灭性流行,人工接种多于24-72小时内死亡,以全身性出血和多发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临床诊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性猝死,肺严重出血,肝充血、出血和坏死。用肝、脾等匀浆或血清作血凝( 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即可确诊该病。脏器甲醛灭活疫苗能在3-4天内控制该病流行,免疫血清效果亦佳。由于预防接种、正确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贯彻执行,该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2)
    3. 山羊半胚冷冻试验
    张涌,王建辰,徐君,钱菊汾
    1991, 24 (01): 11-1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11-16
    摘要1305)      PDF (293KB)(256)    收藏
    试验研究了诱发结晶温度、缓慢降温速度、冷冻速度、解冻温度和冷冻前短暂体外培养对半胚冷冻效果的影响,证明在下述条件下对琼脂包被半胚进行冷冻和解冻可显著提高山羊半胚冷冻效果:①在-7℃诱发结晶;②以约0.05℃/分的速度缓慢降温15分钟;③以0.3℃/分的速度降温至-35℃投入液氮;④在30-50℃的水浴中解冻;⑤在冷冻前对半胚进行2小时短暂体外培养。将按上述条件冷冻一解冻的12枚半胚移植于6只受体,结果有4只妊娠(66.7%),共产半胚羔5只(41.7%),其中包括1对异龄同卵双生羔和1对同龄同卵双生羔(33.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4. 北京鸭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人工感染试验
    赵亚荣,蒋金书
    1991, 24 (01): 16-2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16-20
    摘要1247)      PDF (244KB)(278)    收藏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从北京鸭新鲜粪便中分离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2日龄雏鸡传代纯化卵囊,收集高峰期排出的卵囊。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15只,每只剂量分别为4.27×10#+7和2.64×10#+7个卵囊;另5只不感染作对照组。实验组在接种后第3天,首次在粪便中发现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排卵囊时间长达17天,排卵囊高峰期为接种后第6-14天。在接种后第7天,实验组鸭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发病多见于感染后第10-14天。临床症状为:张口呼吸、伸颈、胸腹部起伏明显、气喘、咳嗽等。第14天以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在接种后第11天,实验组死亡1只,死亡率为6.7%。剖检发病严重或死亡的雏鸭,可见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上皮水肿,肺腹侧坏死,呈灰白色硬块等;气囊增厚、混浊,呈云雾状外观。用泄殖腔、法氏囊及呼吸道粘膜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的淡红色球形虫体;光镜切片染色亦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虫体位于粘膜表面。虫体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上皮细胞肿胀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大麦剑叶形态生理性状的遗传分析
    杨煜峰,陆定志
    1991, 24 (01): 20-2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20-26
    摘要826)      PDF (279KB)(415)    收藏
    1986-1989年间,用8个大麦品种建立完全双列杂交,对剑叶长、宽、面积、开张角、叶基角和披垂度等形态生理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对F#-1代的双列分析表明,除披垂度外,其余5个性状均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其中,加性效应起着主要作用;叶基角以低值为部分显性,其余性状均以增值为部分显性;剑叶长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在80%左右,其余性状在50%-60%之间。各性状在F#-2群体中均表现出连续分布,测定值基本分布在双亲值的范围内,超亲优势不明显。剑叶长和宽均匀与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长与面积的关系更为密切;开张角、叶基角和披垂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三者与叶长和叶宽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6. 利用籼粳杂种一代若干问题的探讨
    王建军,徐云碧,申宗坦
    1991, 24 (01): 27-3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27-33
    摘要808)      PDF (299KB)(353)    收藏
    水稻亚种间杂种与亚种内杂种及亲本品系相比较,表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高、较易落粒,但穗大粒多、分蘖力较强。供试组合中农艺性状的广泛变异为利用其有利优势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亚种间组合的亲子相关分析表明,杂种F#-1的株高、生育期、落粒性、百粒重、每穗颖花数及有效分蘖数均与中亲值有显著相关。为了获得理想的籼粳杂种,要选择矮秆基因互为等位,感光性、感温性、落粒性互补的品种作亲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潜力,亚种间F#-1必须具有高而稳定的结实率,并将良好的水稻株型与有利优势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2)
    7. 芝麻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研究:化学杀雄及其机制
    詹英贤,周向臣,李玉荣,刘书凯
    1991, 24 (01): 34-4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34-42
    摘要1048)      PDF (472KB)(255)    收藏
    作为化学杀雄的芝麻杀雄剂以FW450较理想;喷施时期以花粉母细胞刚出现的初蕾期为宜;喷施次数决定于药效持续期与无限花序的花期,一般每隔10日喷施1次,共3次;喷施浓度按先轻后重原则,在250-500ppm范围内,酌情处理;化学杀雄机制是由于芝麻花药内绒毡层细胞畸形肥大而将花粉母细胞挤压破坏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8. 棉花合理施用氮肥及其生理指标的研究初报
    许德威,周庆祺,汤玉玮,陈新德
    1991, 24 (01): 42-4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42-46
    摘要1141)      PDF (207KB)(341)    收藏
    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简称NR,下同)是氮素同化的关键酶,与植物对无机氮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棉株不同生育期分析了棉株顶端下第四片主茎叶的NR活力。结果表明,在蕾期NR活力最高,花铃期急剧下降。NR活力与棉株生长呈正相关。增施氮肥可以提高NR活力。在合理施用氮肥下,蕾期棉株叶片的NR活力在0.2-0.4μmol NO#-2/30分·克鲜重范围,棉株生长正常,而氮肥施用不当,叶片酶活力过高或过低,则导致棉株徒长或早衰。NR活力可作为棉花氮素营养诊断的生理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
    9. 地膜覆盖晚播小麦穗分化的特点及其与露地麦异同点的分析
    孙本普,李秀云,张宝民
    1991, 24 (01): 47-54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47-54
    摘要890)      PDF (321KB)(406)    收藏
    晚播麦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穗分化从小花分化到四分体形成的主要时期以及从雌雄蕊分化到开花期所经历的天数均多于适期播种的。因此,地膜覆盖晚播麦比适时播种的更有利于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小麦主茎叶龄和穗分化进程,因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当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期时,穗分化进程与主茎叶龄余数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9)
    10. 温州蜜柑花芽分化期枝内细胞分裂素类型和脱落酸含量及其变化
    阮勇凌,张上隆,储可铭,吴光林,李世君
    1991, 24 (01): 55-5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55-59
    摘要977)      PDF (198KB)(385)    收藏
    叙述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核糖基玉米素(ZR)、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iH)Z]和脱落酸(ABA)的方法,并从温州蜜柑枝内检测出了ZR和Z,但未发现有(DiH)Z存在。其中ZR的含量为Z的23-93倍。说明ZR是温州蜜柑枝内细胞分裂素(CTK)的主要成分。在花芽分化期Z和ZR的变化基本一致:在诱导期含量较低,而在花原基将出现时迅速上升,达到高峰。我们认为这时ZR和Z的急剧增加可促进花原基的形成。ABA在诱导期含量也较低,而在形态分期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本文对ABA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4)
    11. 我国小麦赤霉病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赵圣菊,姚彩文,霍治国
    1991, 24 (01): 60-6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60-66
    摘要1118)      PDF (332KB)(406)    收藏
    本项研究得出:暖雨日≥2天的年出现频率≥6.25%、≥62.5%,暖雨日≥6天的年出现频率≥50%、≥25%,暖雨日≥2天的年出现频率≥31.25%等敏感指标;并以此分析了我国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界线、常发界线、极重病界线、重病界线、次偶发界线;将我国小麦赤霉病的地域分布划分为赤霉病发生气候带(Ⅰ)和赤霉病不发生气候带(Ⅱ)。Ⅰ带又分为四个气候亚带,即冬小麦赤霉病常发气候亚带(ⅠA);冬小麦赤霉病偶发气候亚带(ⅠB);春小麦赤霉病常发气候亚带(ⅠC);春小麦赤霉病偶发气候亚带(ⅠD)。并将四个气候亚带划分为10个气候区,即冬小麦赤霉病极重病气候区(ⅠA#-1)、重病气候区(ⅠA#-2)、中等病气候区(ⅠA#-3)、偶发气候区(ⅠB#-1)、次偶发气候区(ⅠB#-2);春小麦赤霉病极重病气候区(ⅠC#-1)、重病气候区(ⅠC#-2)、中等病气候区(ⅠC#-3)、偶发气候区(ⅠD#-1)、次偶发气候区(ⅠD#-2)。该研究结果客观的揭示了赤霉病的地域分布规律 ,可为做好区域性长期预报奠定科学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6)
    12. 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型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田逢秀,史大刚,宋天风,徐孝华
    1991, 24 (01): 67-7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67-72
    摘要1042)      PDF (220KB)(294)    收藏
    用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Ⅱ、Ⅲ型4个菌系的8个同核型菌株(即绒毛形和匍匐形作为标记),进行了10个组合的原生质体融合。从每个组合中随机排列取100个融合体,进行异核体检测,从中选取10个真正融合的异核体,10个组合共获得100个融合异核体。对每个融合异核体进行繁殖扩大为一个菌株,并对这些融合异核体菌株及8个同核型菌株、同核型混合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生理Ⅲ型菌系的原生质融合异核体菌株致病力增强。证明异核现象是引起生理Ⅲ型菌系致病力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13. 土壤表层管理对稻田土壤氮矿化势、固氮强度及铵态氮的影响
    余晓鹤,朱培立,黄东迈,阮妙增
    1991, 24 (01): 73-79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73-79
    摘要978)      PDF (280KB)(444)    收藏
    耕作管理对土壤表层(0-15cm)氮矿化势(N#-0)平均值无明显影响,但对N#-0在0-15cm表层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表层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比纯施化肥显著提高了0-15cm的N#-0值。0-15cm土层N#-0与稻麦产量呈显著相关。免耕土壤NH#+(+)#-(4) -N前期强度大,水稻易早发。两种耕作管理下土壤平均固氮强度(Ⅰ)无明显差异,且多数处理Ⅰ值至水稻拔节期达到高峰。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无肥区Ⅰ值约为其它施肥的2-10倍。土壤NH#+(+)#-(4) -N对土壤固氮活性起抑制作用的初始浓度为20ppm,Ⅰ与N#-0在水稻生长期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8)
    14.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 fredii)与不同地区栽培大豆的共生效应
    樊蕙,徐玲玫,葛诚,冯瑞华
    1991, 24 (01): 80-8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80-88
    摘要1004)      PDF (384KB)(303)    收藏
    6个R. fredii血清型菌株与19个栽培大豆的结瘤试验表明:R. fredii2048和USDA 191有效结瘤率与B.japonicum USDA 110和113-2一样,达100%。其它R.fredii为69%-89%。快生型菌株与来自山西、辽宁、山东等地的栽培大豆及北京黑豆、白黑豆亲和力强。 测定12株R. fredii的根瘤,其中8株在鄂豆2号的根瘤中豆血红朊含量与USDA 110相当或略高。 快慢型之间的结瘤竞争力受品种影响甚大。盆栽条件下随接种量的增大,R. fredii在根瘤中的占有率随之增加。 本研究证明选择R.fredii菌株与栽培大豆的优良组合,因地制宜,可发挥R. fredii的共生固氮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利用野生大豆(G. Soja)种质选育大豆新品种的研究
    杨光宇,郑惠玉,韩春凤,孙运岭
    1991, 24 (01): 89-9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89-90
    摘要764)      PDF (106KB)(253)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分泌抗芜菁花叶病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杨峰,蔡少华,徐玲,冯兰香
    1991, 24 (01): 89-9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89
    摘要500)      PDF (53KB)(231)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7. 用意大利大型牛种改良我国黄牛的高杂交优势
    陈幼春,王毓英,曹红鹤,张跃,周清水
    1991, 24 (01): 90-9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90-91
    摘要1011)      PDF (107KB)(255)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18. AB/D联合浸提剂在我国土壤有效养分测试中的适宜性
    陈同斌,杨守春
    1991, 24 (01): 91-9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1-91
    摘要839)      PDF (54KB)(264)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19.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null
    1991, 24 (01): 92-9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0158
    摘要641)      PDF (350KB)(22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1991年 第2期 目录
    null
    1991, 24 (02): 0-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目次
    摘要537)      PDF (63KB)(181)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湘南红壤区三种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
    沈富林,秦道珠,刘更另
    1991, 24 (02): 1-1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1-12
    摘要1256)      PDF (456KB)(346)    收藏
    对同一地形和同一气候条件下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的水热状况及它们的持水和渗透性质进行了研究。这三种土壤是: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试验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持水性好,团聚度高,整个土体水分含量高,然而水分有效性低,渗透性好;花岗岩母质红壤则相反;紫色土则由于含有较多的块状物,因此渗透性也比较好。三种土壤的热量状况有很大的区别,紫色土在整个测定期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温度,而且温度的变幅大,花岗岩母质红壤的土体温度是三种土壤中最低的。植被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作物的生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2. 黄淮海中部地区作物水分胁迫和干旱研究结果
    安顺清,朱自玺,吴乃元,焦仪珍
    1991, 24 (02): 13-1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13-18
    摘要877)      PDF (292KB)(396)    收藏
    根据河南巩县和山东泰安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农田试验资料,分析了两种作物的耗水规律,确定了最佳耗水量,求出干旱指标,阐述了农田水分变化规律,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出发,制订了冬小麦的优化灌溉方案。事实表明这种优化灌溉方案能节约用水,对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23. 磁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依艳丽,庄杰,武丽艳,刘孝义
    1991, 24 (02): 19-2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19-26
    摘要878)      PDF (297KB)(439)    收藏
    研究了磁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土壤胶体ξ电位降低,电荷密度有所提高,土壤持水力,膨胀量下降;土壤微团聚化作用增强,<0.01毫米粒径的微团聚体数量减少,0.01-0.05毫米粒径的微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比表面减少,土壤粘结力降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7)
    24. 中国小麦秆锈菌鉴别寄主品种Rulofen抗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
    张书绅,杨涛,章钰文
    1991, 24 (02): 27-3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27-33
    摘要1092)      PDF (266KB)(333)    收藏
    普通小麦品种Rulofen是我国小麦秆锈菌的鉴别寄主。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Rulofen无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的三个生理小种21C3、34、34C2对Rulofen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Rulofen所含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Rulofen在2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三个供试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6,其抗性效应为;-;1#+(+)或;1X#+(=)—X#+(-),因环境条件的影响,Sr6的抗性反应型不稳定;在5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21C3、34、34C2三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30,其抗性效应为2#+(=)。抗秆锈病基因Sr6和Sr30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小种34类群都具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模拟和防治决策模型SIMSMV
    郭井泉,张明厚,戴汉成
    1991, 24 (02): 34-4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34-42
    摘要980)      PDF (367KB)(422)    收藏
    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和防治的模拟系统SIMSMV是由大豆生长、病害日侵染率、显症率、种子传毒率、种子褐斑率、产量损失6个子模型和播种种子带毒率允许水平及介体蚜虫防治模型所构成。本模型只需输入几个简单的初始变量即可实现对SMV流行、危害的模拟及制定病毒防治决策。经过三年的检验和试用,证明本模型系统结构合理、模拟准确、决策可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6. 籼型杂交稻与常规稻米质特性差异的研究
    陈清泉,宋光泉,欧阳静仁
    1991, 24 (02): 43-5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43-50
    摘要1252)      PDF (385KB)(393)    收藏
    以目前在洞庭湖区广泛种植的9个籼型杂交稻组合和11个籼型常规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杂交稻组合间、常规稻品种间的变异系数以及杂交稻与常规稻的碾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淀粉、17种氨基酸、粗灰分、9种矿质营养素和N营养素)的差异,研讨了提高杂交稻整精米率的途径和改善杂交稻食用品质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8)
    27. 矮秆基因对水稻性状控制的机理探讨
    汤日圣,张远海,张金渝,吴光南
    1991, 24 (02): 51-5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51-56
    摘要798)      PDF (264KB)(395)    收藏
    1987-1988年,测定了13个我国籼粳稻品种的内源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矮化育种中所用的主要矮源及其衍生的半矮秆品种,其内源GA类物质和IAA的含量都远低于高秆品种的含量,矮秆品种的GA类物质只有高秆品种的70%-80%,而IAA只有高秆品种的20%左右。因此,我国育种家所用的矮性基因,不论是sd-1,sd-g或微效多基因,其所控制的3种性状(株高、分蘖性和叶片着生角)的表达不仅通过前人所述的GA类物质,而且还通过IAA调节,又矮秆品种在一生的各生育期,GA类物质含量都低于高秆者,说明矮生性基因在一生各时期都表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
    28. 小粒大豆光合特性的研究
    孙广玉,邹琦,程炳嵩,王滔
    1991, 24 (02): 57-6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57-62
    摘要895)      PDF (236KB)(383)    收藏
    试验比较了小粒大豆(7605)和普通栽培大豆(鲁豆4号)的光合特性,以及光合作用对温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7605植株生长速率比鲁豆4号慢。在营养生长时期,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低于鲁豆4号。7605细胞间隙CO#-2浓度低于鲁豆4号,气孔限制值(ls)、羧化效率和RuBP再生能力高于鲁豆4号,这说明7605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比鲁豆4号严重。轻度水分胁迫下,7605表现为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严重水分胁迫时光合作用表现为非气孔限制。鲁豆4号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7605敏感。两个大豆的光合最适温度均为28℃,但7605光合适宜温度范围比鲁豆4号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
    29. 采期对莱阳茌梨酚类物质代谢和组织褐变的影响
    鞠志国
    1991, 24 (02): 63-68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63-68
    摘要827)      PDF (229KB)(411)    收藏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中酚类物质的代谢状况及其对组织褐变的影响。果实分四期采收(6/9,16/9,26/9,6/10)。分析结果表明晚采果实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早采果,贮藏期间酚类物质合成速率也以晚采果实为小,因此组织褐变率最轻。但采收过晚易导致其它品质的下降,因此认为莱阳茌梨的采收期以9月下旬为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7)
    30. 我国天然低硒饲料对畜禽生产、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苏琪,金月英,段玉琴,黄美玉,刘金旭,陆肇海
    1991, 24 (02): 69-7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69-76
    摘要1179)      PDF (354KB)(416)    收藏
    应用我国天然缺硒饲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猪、鸡和鸭的缺硒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饲料缺硒可导致生产中畜禽发生一系列表现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用缺硒饲料喂仔猪8周、雏鸡2周后,血液及组织中含硒量与GSH-Px活性显著降到较低值,并趋于稳定,这与动物开始出现缺硒症状的结果一致。鸡试验证明,缺硒日粮中补加100mg/kg维生素E或补加0.05ppm以上的硒,可防止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病。但仅补维生素E不能防止鸡胰脏的缺硒病变,还需同时补硒。对鸡胰脏中Cu、Zn、Mn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缺硒使胰脏变性,导致Cu、 Zn、Mn代谢障碍及含量下降(P<0.05)。试验还证明,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加剧缺硒状况对畜禽的危害程度,说明对饲料条件较好,生长较快的畜禽品种,特别是幼畜、幼禽,应适当提高硒的需要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31. 北京鸭脑干网状脊髓束的起源及其细胞构筑:HRP逆行追踪法研究
    彭克美
    1991, 24 (02): 77-83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77-83
    摘要942)      PDF (359KB)(278)    收藏
    采用HRP法,分别在北京鸭脊髓的颈中部、颈膨大部、腰膨大部单侧注射或包埋HRP,蓝色反应显色。逆行追踪了54例北京鸭,对脑干网状脊髓束的起源及其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发现网状脊髓束不仅起于延髓和脑桥内侧网状结构的大细胞部,同时还起于外侧网状结构的小细胞部和中脑网状结构。标记细胞呈双侧性分布,同侧多于对侧。其结果为生理学和药理学提供了可靠的形态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32. 超声波法直接导入外源基因:高效烟草转化系统的建立
    章力建,陈乐玫,袁静,李长公,贾士荣,许宁,赵南明
    1991, 24 (02): 83-9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83-90
    摘要983)      PDF (391KB)(346)    收藏
    报告了一种新的将外源基因导入带壁植物细胞的方法——超声波直接导入外源基因法。将烟草叶片小块置于含pBI121.1质粒的缓冲液中,用声强为0.5w/cm#+2的脉冲超声波处理30分钟,培养一天后86%的叶块中检测到有GUS基因的短暂表达,叶片组织的平均转化面积高达60%-70%。处理叶块中的60%在含Kan 100mg/1的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Kan抗性芽,对照叶块则在此培养基上全部死亡。经检测Kan抗性小植株叶片中的GUS活性,按外植体总数计算,稳定转化率达22.3%,抽样检测NPTII活性和DNA斑点杂交均显阳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DNA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苎麻双胚苗的发现和培育
    熊和平
    1991, 24 (02): 90-9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90
    摘要519)      PDF (53KB)(223)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34. 用于检测马铃薯X病毒株系(PVX-HB)的单克隆抗体
    李汝刚,蔡少华,刘佳,冯兰香,徐惠迪
    1991, 24 (02): 90-91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90-91
    摘要767)      PDF (108KB)(243)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山羊卵核移植成功
    张涌
    1991, 24 (02): 91-9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91-92
    摘要616)      PDF (115KB)(233)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生化成分相关分析
    夏正俊,顾本康,李经仪,陈春泉
    1991, 24 (02): 92-92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2-92
    摘要579)      PDF (61KB)(192)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1)
    37.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摘记
    null
    1991, 24 (02): 93-96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0150
    摘要403)      PDF (350KB)(21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1991年 第3期 目录
    null
    1991, 24 (03): 0-0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3-目次
    摘要492)      PDF (68KB)(228)    收藏
    nu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不同辐照日变化系统对葡萄(V.vinifera L.cv.Sauvignon blanc)净光合和气孔导性的影响
    张大鹏,王学臣,娄成后
    1991, 24 (03): 1-7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3-1-7
    摘要1081)      PDF (296KB)(317)    收藏
    自然条件和控制条件下的实验证明,由叶幕形式所调控的辐照日变化系统对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产生很大影响。最大蒸腾条件下群体中葡萄叶片一天中的光合能力在上午最大,尔后叶肉CO#-2内阻升高,光合持续下降。所以叶幕上午最大限度的光能截留对提高光合产量发生最有效的作用。光合作用“午间低谷”现象的调控与光合作用代谢物质的反馈调节有关。最后,对各种光能截留面形式的叶幕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作了讨论,肯定了各种南北行向叶幕对于合理利用光能和提高群体光合产量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其与油分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
    庄伟建,彭时尧,林木山
    1991, 24 (03): 8-15 .   DOI: 10.3864/j.issn.0578-1752.1991-24-03-8-15
    摘要1054)      PDF (429KB)(269)    收藏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皆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果针入土0-30天,子叶贮藏细胞不断形成分化,体积变化较小,细胞中脂体和蛋白体形成少,而造粉体则形成较多,并大量积累淀粉粒。果针入土30-45天,子叶贮藏细胞迅速生长,脂体、蛋白体大量形成和增大,充满整个细胞。而淀粉粒形成少。果针入土45-68天,子叶细胞生长减慢,脂体则进一步发育,蛋白体持续形成和增大,60天以后蛋白体趋于解体,间质充挤于脂体间隙。未期,子叶细胞停止膨大,并可能因失水而体积略有减小。结果表明,花生子叶细胞的生长发育,是种仁和荚果形态发育的基础;种仁油分和蛋白质的积累则是其体内脂体和蛋白体不断形成和发育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